第四百七十一章 迎新(2 / 2)
“是啊,好不容易考上了魔都的大学,结果反而被打发到这么个分校来!”
“哎,你们还好了呢,我就惨了!还以为考上了魔都的大学,以后能留魔都。谁想到,一溜十三招,又回到了东北!”
垂头丧气的东北同学的现身说法,让这群怀着忐忑心情的大学新鲜人们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这些第一次来到绣城的魔都各个大学绣城分校的学生,怀着陌生、担忧但又憧憬的目光,打量着他们未来三年半时光将要度过的地方。
绣城新建的火车站虽然看起来新颖气派,但毕竟不如魔都1987年才建好的新火车站,那可是花了四个亿人民币的大手笔,绣城火车站当然是在这方面没得比了。
但绣城火车站也有它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节奏。
从绣城火车站里下来的人流,平均十分钟就有一趟。多的时候,甚至会有一两个班次同时抵达、同时下车出站,那样的时候二十米的出站口甚至要维持上好几分钟汹涌的人流。
火车站广场前的马路上,面包型的公交车平均三五分钟就是一趟。已经是上午十点多的时间,路上的汽车和自行车、行人仍然是川流不息。广场停车场旁有一个用铁栏杆划出来的通道,一辆辆人力三轮车就在那里排队,搭车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绣城的火车站虽然没有魔都那么大,但是它运转的频率显然要快了很多。
不等这些学生在陌生的城市里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文青在八十年代的大学生里实在是太受欢迎了,这群人里没人念上一首诗已经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可惜,这个快节奏的城市,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一个胳膊上套着红袖标、穿着类似警服的保安就排开人群走了过来。
“你们这些同学,是去哪个学校的?”
“我们哪的都有,是从魔都过来的!”一个梳着双马尾的小姑娘,伶俐的站了出来,指着人群里的同学说道:“我叫白娟,我们几个是同济的,他们是华东理工的,还有这边是复旦的……”
“都有?那你们跟我来啊,我带你们去各学校的接待办。”保安迅速的将人群都数了一遍,确定了人数,然后大声喊道:“同学们都跟紧点,别走散了!现在跟着我,个人的行礼最好是自己拿好!千万不要和队伍走丢了,最近的治安……”
保安的话在出站口又一次爆发人流之后,听的便不那么清楚了。不过好在这些都是大学生,基本的素质还是有的,跟在他身后向着广场旁的各大学接待处“挪”去。
三月开学季,对于绣城来说1988年的这一个月和往常的三月变的完全不同起来。
经过两年的建设,绣城大学城初步完成了自己的规划,建成了一座占地近万亩的大学城。
从女儿河往南,绣城干脆将四五个村子全部进行了拆迁,挪出来大片的土地用来建设这些魔都大学分校的新校区。
当然,只有两年时间的建设,这片土地很多地方都还只是打了一个基础,完成了规划的一期工程。但是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教学功能,可以接受学生了。
刨除前期实验性转移的一部分学生和教授,这些已经在魔都各大学上了一个学期的新生,才是绣城大学城的第一批用户。
这第一次接触,双方都显得有些小心翼翼。
同济绣城分校,它合并了绣城原来的渤海省工学院,这让空旷的校区里倒是显的比其他学校多了些人烟。
白娟和三个女生两个男生从送学生的公交车上下来,眼前便是绣城分校的大门,让他们狠狠的震撼了一把。
校门外的马路一侧是一条人工河,从女儿河里引出来之后,贯穿了整个大学城。
河岸边是整齐的堤岸和草坪绿地,河岸公园有各种健身设施和石桌、石椅,黑色后现代主意的简约风格路灯。
马路的另一侧,是一个圆形的巨大广场,同样是由草坪、灌木丛和刚刚栽下去的小树苗组成。
这样的景象,放到三十年后的中国,大概可以算的是有点水平的大学标配了。不过放在八十年代,看着就是另一种感觉了。
“同学,你们是从魔都来的新生吧?欢迎,欢迎!”
不等白娟她们从震撼中清醒过来,早就已经“严阵以待”的同学们就已经跑了上来,热情的从她们手中接过了行礼。
就在绣城的大学城迎来第一波学生的时候,胡文海也站上了讲台,看着台下一张张陌生而毫无特点的面孔。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