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下的十二铜人(2 / 2)
我向玄武道:“要从这里爬上去,你背着那个,没问题吧?”
“没事,”玄武坚决地道,“走吧,驻防的人很快就要围过来检查了。”
我们抓着草木攀上。爬了不多时,便看到一块土堆已经被推开,露出一个仅容一人爬过的洞口,直径大约一米多点。上方的长草叶垂下来,遮蔽了洞口,若不仔细,还很难发现。看旁边那些刚刚拱出来的泥土形状,这洞口此前显然并不存在,却像是自己从地下冒出来的一般。
陈子奇到底在哪里、启动了什么不为人知的机关,才会有这样的效果,我着实不得而知。
我不敢贸然行事,先小心翼翼地将头伸进去,拿手电四处照了一下。
洞口的风不小,呼呼地向里面吹着,让我感觉这里面竟似一个无底的黑洞,或是住着一只洪荒巨兽,此时已经苏醒过来,伸了个懒腰,便开始贪婪地吸着外界的新鲜空气。
这并不奇怪。秦始皇陵密封于地下,不见天日。在封闭之前,里面点着的长明鲸油已经燃尽了所有氧气,使里面形成了负压空间。此刻一与外界相连,空气便自动向低压的地方猛涌进去。
这个封土堆,虽然当初建造时被劳工们用力地夯实,但经过了千年岁月的风吹雨打日晒之后,已经消减了不少,下面的铜人已经非常接近表层土了。我探手摸了摸,洞壁入手冰凉,是金属。从孔洞壁上的铜锈和灰土痕迹来看,应该就在不久前,有许多人从这里爬过。
我一阵兴奋,刚才的推论果然没错。于是与其他人一同,鱼贯而入。
入口处虽然狭窄,但爬过一米半的长度之后,便豁然开朗起来,空间足够我们直立行走,也不至于碰到脑袋。看来,现在我们是在铜人大钟的“肚子”里。刚才爬过的那个孔洞,就是铜人的“头部”了。
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如果这个铜人大钟是以真人为模特铸造的,应该会符合人体的比例。秦陵兵马俑们的头部与身高的比例大概都在1:7.5左右,如此说来,身高五丈(秦制尺度单位)、坐下之后三丈的人,头部长度换算成今天的长度单位,应该是1.5米左右。这与刚才我们爬过的孔洞长度相符,进一步证明了我的推论。
整个通道的方向是倾斜向下的,后面的人踉踉跄跄地跟了上来。我转身悄声道:“你们都小心些,估计十五六米之后,通道还会收窄。”
这个长度,是我根据铜人的长度算出来的。
果不其然,随着我们悄然前进的步伐,通道又逐渐收窄起来,最后变成了只够一人爬过去的孔洞,长度是我们之前爬过的孔洞长度的一倍左右。据此推算,“异瞳”机关启动后,十二个铜人大钟的排列方式是头部与头部相连、钟腹与钟腹相连,由此形成了一个土壤中的通道。
按照十二个铜人的长度来算,水平相连起来大约有130、140米左右,再加上铜人在土堆中倾斜程度,根据三角函数计算,总共垂直向下距离大约在50米上下。而最外面那个洞口,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目测差不多20米。也就是说,等我们把这些铜人全部走完,就已经进入了地表平面以下30米的地方。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好消息还是铜人的连接方式。要知道,这些喇叭形的铜人大钟,本身就是最好的集声器。如果最下面的大钟是钟腹向外,我们这里稍许有些动静,经过声波的反射传导,下面的陈子奇便能听得一清二楚,而他们的动静,我却听不见。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看,最下面一口钟,是细口向外的。这样一来,声音就会被包在钟体之内,陈子奇除非趴在细口上仔细倾听,否则便不会听到我们的动静。(见下示意图)
铜钟排列方式:
入口——()()()()()()——出口
但是,话虽如此说,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我举着手电,用特种兵的作战手势指挥着所有人,尽量悄无声息地向深不见底的秦始皇陵深处,慢慢摸去。终于进到这千古一帝的超级墓穴之中,我的心情,百味杂陈。
一边走,一边看着这些排列整齐、严丝合缝的铜人大钟,让我不禁对古人的智慧,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在那样的条件下,他们居然能设计出这样巧夺天工的机关,只是不知道,这些机关会不会在忽然之间,变成杀人利器,要了我们的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