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上人间梦里(二)(2 / 2)
这一条,几人还是不重视的,认为这几年已经很好了,若不是两渠与青海大战费用巨大,再加上灾害不休,国库里早就象西汉文景之时,钱粮盈仓。李威也没有多说,若说出后来有一个朝代,面积不到唐朝一半,最高一年的税务收入达到过一亿六千万贯钱,这些人绝对不会相信。
略过。
又往下数,这也很重要的,今天数出来,以后将作为治国的根本。数得越多,数得在理,也能更能让这几位干臣钦佩。
“豪强吞并严重,富者越富,贫者益贫,两极分化过于严重,这也不利于国家稳定。”
几人皆皱了一下眉头,许多人关注的,可更不好解决。
“开国之初,便于国家稳定,制订了租庸调制。以丁制征税,各州县对百姓束缚严重,就比如这次迁移百姓前往青海,这一迁是实打实地为我们大唐增加几个直辖州,若干个县,而且拱卫了西京的安全。然而各州县官员,皆轻重不同地做了一些阻挠。并且各丁田亩不等,于是地少者,只好带地投入大户。大户越壮,国家利益受损。”
又是一皱眉头,这又是一个难题,即便能解决,现在也不是时候。
但自始至终,没有提拓边。
拓下来,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内政支撑,没有更多的百姓与钱帛,即使开柘了也占不下来,开疆拓土李威也喜欢,但不是这种开疆拓土的方式。不过说出来,让这几人回去思考,这些课题都很大,需要大家的智慧。
又说道:“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免课税的户数太重。”
这才是真正的根本。
大户人家为什么肆无忌惮地吞并,因为他们没有课税,丰年他们收获更多,荒年高价出粮,吞并土地,收纳佃农部曲。后来说唐朝最多时有一亿四千万人口,不对的。唐朝到天宝时,最多户部上只有六千来万,但实际的近九千万人口。这三千万人口一是逃户,二是大户人家隐匿下去的人口与部曲。唐初户部统计出来的人口与这些失踪的人口比例还不重,现在也不过三比一,后来越来越多,到天宝时达到了二比一。继续下去,没有安史之乱,也会有黄巢之乱。
不课税,大户人家吞并规模会严重缩水。
不仅仅是大户人家,还有免课税的僧尼,唐朝也有不少人,平均在二十几万。这些观寺占着大量僧道不算,还占着大量的田地。所以李威说它是根本所在。
狄仁杰说道:“殿下,说得对,可这更不好动。”
“孤说的不是这个。动,孤目前不会动的,以后也不会强行动,牵扯的利益太大。但可以迂回缓解。假如朝廷每年拿出大量的经费,向大户人家将部曲赎出来,然后移民。比如现在的青海,能开耕的耕地,有六七万顷,若是以后将大非川等地收复过来,又可以挪出几万顷耕地。这可以容纳更多的百姓前来耕种。将来说不定有安西,有辽东。”
这倒是一个好主意。
唐朝人口买卖很是繁荣,部曲就象牲畜一样贩卖。当时狄蕙与狄好在青楼的价格是天价,那是特例。普通一个强壮的部曲身价不到二十缗钱,还不及一匹马的价格昂贵。妇女老幼身价更低。
一年抽出两百万缗钱,可以赎出一百多万部曲,这些部曲解决出来,就能成为国家正式的丁户,有税可征,有兵源可征,也能平衡一下贫富不均的情况。
只要进行几年,国家部曲会越来越少,矛盾激化也会缓解。但是李义琰犹豫地说道:“殿下,今年恐怕不行,国库紧啊。”
“孤也知道,可既然刘相说了。孤都想起一件事,前些天倭国的使者河边兽生,曾央请孤替他们出兵新罗。”
“殿下,这更使不得,”朱敬则匆忙劝道。
那是当然,我也不是傻子,帮助倭人打棒子,脑袋进水不成?
不会说,说了也没有人相信。道:“孤不是这个意思,他们受了委屈,让他们自己找回去。不过既然求孤相助,孤必须帮助。一旦登基,孤会召群臣商议此事。将这些使者送回倭国,然后对他们出售我们大唐的船舶、武器,支持他们攻打新罗。如新罗也派出使者,向我们大唐央请,孤还会答应,不过他们表现恶劣,更需要花钱帛来购买……”
几个人愕然,然后一个个皆是窍笑。
也就是卖军火,现在没有人正式这么做。可这么一说,大家皆明白了。打过来打过去的,唐朝最得实惠。打到最后,两国百姓死伤无数,经济也打完了,必然残废,到时候唐朝想征服,也变得容易。
“这些钱帛可以抽出来,将部曲赎出来,也算是善政。各位意下如何。”
不会损害任何豪门的利益,虽然很是古怪,可确实是一个好主意。几个人贼眉鼠眼的窍笑,笑完后,说道:“喏,殿下好主意。”
心中也开心,要的不正是殿下这种世人罕见的奇思妙想?
而且也为将来征服新罗,减轻了难度。
作为太子登基的首政,已经足够。当然,到时候不会说得如此明白,要说得更委婉一点。
商议完了,朱敬则派人前往大理寺将卷宗取了过来,说道:“殿下,我们前去上阳宫吧。”
这一去,太子离帝位距离又近了一步!
ps:即将进入帝王篇,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兴唐的意见,供老午参考一下(殖民除外,因为前两本书写过,这本书写航海,是繁荣经济的,加上此时唐朝百姓不算多,不打算写)。(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