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最后一次会议(1 / 2)
最快更新燃烧的莫斯科最新章节!
当罗科索夫斯基放下电话后,满脸惊诧的马利宁问他:“司令员同志,这是怎么回事啊,为什么忽然解除了你第一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将你调任第二方面军呢?”
“不知道,我不知道。”罗科索夫斯基双手支在桌面上,低着头,双眼紧闭地摆动着脑袋,痛苦地说:“我也不知道斯大林同志为什么会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
对于自己被调职的原因,虽然罗科索夫斯基依旧是一头雾水,不过我和马利宁却早已知道。我是从通过历史书来了解的这一切,而马利宁却是从我所谓的“分析”中,得知事情的真相。
“那你接下来是怎么考虑的?”马利宁有些心虚地看了我一眼后,小心地问罗科索夫斯基:“是继续留在这里,等朱可夫元帅的到来;还是先到第二方面军去熟悉环境,将这里暂时交给丽达来负责?”
罗科索夫斯基睁开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开始思索起马利宁提出的问题。
见罗科索夫斯基一直盯着我,让我的心里感到一阵阵发慌,为了掌握主动,我便抢先说:“元帅同志,您还是留下吧。要知道朱可夫元帅还要等一个月,才能到这里来接任司令员的职务。您要是留在这里,至少全方面军的指战员就能有个主心骨了。”
听完我的话以后,罗科索夫斯基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在桌面上快速地叩击着,可能正在进行激烈的心理斗争。
“我们上报给参谋总部的作战计划,已经得到了大本营的批准。”过了许久之后,罗科索夫斯基终于开口说道:“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开始制订详细的战役计划。由于要吸收各集团军司令员和他们的司令部成员,来参加这个制订过程,所以我暂时还不会离开。”
虽然我的心里很希望罗科索夫斯基能尽快离开,这样我就能独自掌控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但转念一想,自己从担任方面军副司令员以来,大多数时间都在打酱油或只负责局部的指挥,一下让我来掌控全局,可能会导致部队出现混乱。因此对罗科索夫斯基所作出的决定,我立即表示了支持:“元帅同志,我同意您的决定,第一方面军从组建到现在,都一直在您的领导之下。在朱可夫元帅赶到卢布林之前,只有您一个人能掌控全局,所以您留下的决定是正确的。”
当我们准备召集驻扎在华沙南面几支部队的司令员,一起来参与进攻战役计划的制订时。马利宁向罗科索夫斯基建议,应该让驻扎在纳雷夫河西岸的巴托夫和波波夫两位司令员,也来参与这次的工作,但却遭到了我的反驳。
我理直气壮地对马利宁说:“参谋长同志,从目前的情况来分析,纳雷夫河沿岸的部队,完全由被划给第二方面军指挥的可能,因此我们只需要在维斯瓦河沿岸的各集团军司令员,来参加这次行动计划的制订就可以了。”
对于我的这种说法,罗科索夫斯基也表示了同意:“丽达分析得有道理,我也觉得第65和第70集团军被划归第二方面军指挥,是迟早的事情,所以这次制订作战计划,就不必通知他们参加了。”
接到通知的集团军司令员,陆续地来到了方面军司令部,让我感到意外的,居然还有波兰第1集团军的司令员贝林格将军。他看到我也在司令部里,连忙走过来和我握手,态度热情地说:“您好,方面军副司令员同志,很高兴在这里见到您!”
“您好,贝林格将军。”我一边和他握手,一边感慨地说:“波兰第三师的指战员,在这次的渡河作战中,表现得非常英勇。敌人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武器装备,但始终没有能夺取他们所建立的瓦津基宫登陆场。”
听我提起此事,贝林格一脸痛心地说:“如果不是起义军中的克拉约夫军背信弃义,擅自撤离了预定好的接应地点,我们的部队就不会在渡河时,就遭受那么大的损失。甚至还有可能将登陆场扩大,在华沙城内取得局部的优势。”
“听说起义军已经放下武器,向德国人投降了。”我接着问道:“不知道有没有柳多夫军的战士突围出来?”
“有的,”贝林格将军点着头回答说:“在起义军向德军投降后,我们部署在河边的部队,陆续接收了上百名从河对岸游过来的战士,我已经将他们补充进了各部队。”
就在这时,屋里忽然响起了马利宁的声音:“好了,同志们,人都到齐了,我们开会吧。”
“等一等,参谋长同志。”发出疑问的是崔可夫,他左右张望一番后,站起身问马利宁:“我怎么没有看到古谢夫、巴托夫和波波夫他们三位呢?”
“这次的作战计划,他们三个集团军是不会参加的,”马利宁用讲解棒指着墙上的地图,对到会的指挥员说道:“方面军司令部决定,进攻部队从马格努谢夫和普瓦维登陆场出发,从华沙以南向波兰的工业重镇波兹南方向实施深远突击。我们即将制订的作战计划,就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等马利宁介绍完情况后,罗科索夫斯基望着崔可夫问道:“崔可夫同志,我想问问,你们什么时候能在维斯瓦河上重新架设桥梁,把部队急需的坦克和大炮运过河去?”
“元帅同志,这很困难。”崔可夫苦着脸说道:“我们的马格努谢夫登陆场,每天都在遭到德军的炮击和轰炸,以前波兰的工兵曾经帮我们架设了一道浮桥,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就被德军的飞机炸毁了。”
“从那以后,你们就没有再尝试过架桥?”罗科索夫斯基有点不满地问道。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们放弃了这种徒劳的努力。”崔可夫振振有词地说:“我们搞到了一艘平板渡轮,每次能将四辆坦克或装甲车运过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