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宫廷密谋篡位顺帝诛杀群臣(2 / 2)
当时的皇子爱猷识理达腊已在青宫,正式当上了皇太子,顺理成章地成为兵皇位继承人。因为看见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昏庸无能,执迷不悟,心里极为忧虑,他过去听说哈麻提出过倡议,让皇帝内禅让位。心中很是赞成,等到哈麻被无故贬死后,内禅让位的议论就被迫停止。他不禁转喜为悲,秘密地生母奇皇后商议,再提起皇帝内禅让位的事宜。
奇皇后担心太平王不允许这种行动,乃派遣宦官朴不花,先行透露他们的谕意,命令他勉强依从。太平王却坚决不答应,他们又召太平王进入皇宫,向他赏赐美酒。再次提起以前的事。可是太平王像过去一样,依然固执己见,虽经奇皇后对他百般劝说,太平王还是胸有成竹,只是模棱两可地支吾了过去。奇皇后后母子,因此与他产生了嫌隙。左丞相成遵。参知政事赵中,都是太平王提拔录用的人。皇太子命令监察御史买住等人,诬陷弱劾他接受赃物。违反了朝廷律法,将他捕捉后下狱,在监狱里将他活活打死。看见这种情形,太平王知道皇宫里危机四伏,不可久留,借口自己生病,请求辞去职务,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加封太保,下令让他在京城里养病,不再参与朝政,远离是非,明哲保身。
当时的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拥兵自重,违抗朝廷命令,率领大军进犯京城,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接到军报,立即命令少保鲁家,率领朝廷大军在半途中截击叛军,双方立即展开血战。势均力敌,不分胜负。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看到这种情形,报告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请求下令由太平王率军出城,督师作战,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准许了他的提议。
太平王知道皇子心里另有打算,想除掉他,立即奉命出城,与敌军作战。可凑巧的是阳翟王被打败,他的部将脱驩捆绑着阳翟王,向朝廷献俘,太平王没有接受,下令把阳翟王活着献给皇帝,让接受朝廷惩处,正法伏诛,因此太平王很庆幸,得以平安无事。不久后太平王向皇帝上表,请求解职回家,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命他为太傅,赏赐他数顷良田,让他回家好好安享晚年,太平王拜谢而归,平安地回到了家里,远离了朝廷。
不久后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想让伯撤里担任丞相,伯撤里听说后,当面回答皇帝说:“微臣已经年老,不足以担任宰相的重任,皇上如果必须让微担任丞相一职,我就非得与太平同事不可。”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立即地回答他说:“太平王刚刚离去,想来还没有回到原籍,卿可为我传达密旨,命令停留下来,接受朝廷的任命。”伯撤里连声说遵旨照办。
伯撤里退朝以后,立即行动,派遣使都截住太平王,太平王自然在路途中停止了下来。不料御史大夫普化,竟上书弹劾太平王,说他在在途中观望事态,违抗违抗朝廷命令,图谋不轨。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接到弹劾报告,昏头昏脑,好像忘记了以前的承诺,竟然下诏削去了太平王的官职。搠思监又接受了奇后的密敕,再次诬告太平王的罪状,下令让太平王安置在土蕃。太平王被发配后,行至东胜州时,又遇到朝廷里的密使到来,逼近他就地自裁,太平从容赋诗,服药而死,年纪六十三岁。太平王之死,他的悲惨结局,与脱脱完全一样。
太平之子也先忽都,曾经担任宣政院使,搠思监在表面上劝慰他,在暗地里阴谋加害他,因此制造了一场天大的冤狱,闯出了漫天的大祸,朝野震惊,把许多大臣一古脑儿送入阴曹地府,连有元朝百年的社稷,也完全葬送。真是惊天动地,朝野震惊。
原来在奇后的身边,有位一宦官,与奇后幼时在同村长大,奇后得宠后,被召进皇宫当上了宦官,大受奇后的喜爱和信任,他们相处得如漆投胶,难舍难分。这位宦官叫作何名,就是上文所说的朴不花。朴不花手眼通天,在皇宫内伺候奇后,在外勾结权相,气焰嚣张,炙手可热,宣政院使脱欢,与前面说到的脱驩异,他却曲意趋附,百般巴结讨好,感同百般逢迎,与他们沆瀣一气,作恶多端,成为危害国家的心腹大患。监察御史傅公让等人,联名弹劾,被奇后母子得知后,搁起了他们的奏折,置之不理,反而把傅公让等人一律降职,这就惹恼朝廷里的所有监察官吏,他们提出请求,尽行辞职,如同全员同盟罢工。
治书侍御史陈祖仁上书太子,直言劝告,太子虽是心里很不高兴,奈何已经酿成大祸,不得不据实向皇帝奏报。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这时才得知消息,下令二人暂行辞退。祖仁依然不依不饶,据理力争,竭力反对,要求一定要将二人解除职务,驱逐出朝廷,同台御史李国凤,提出二人应该受到惩处,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不断地接到他们的奏报,心里很不耐烦,怒斥他们聒噪,对他们很不耐烦,竟想将陈、李二人加罪,予以惩处。御史大夫老的沙,是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母舅,竭力劝告说台官忠谏,是他们应尽的职责,不应惩处他们,皇帝只得下令将他们二人降职了事。
只有奇后母子,怀恨不已,竟然捏造事实,诬告老的沙。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不忍对老的沙加以斥责,封他为雍王,下令让归国休养,也称得上是对他的母舅手下留情,没有过重的惩处他。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任命朴不花为集贤大学士。老的沙只得愤愤西去,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素来与老的沙相友善,且与中书右丞也先不花有嫌隙,于是也跟随老的沙西赴大同,离开了朝廷。
宫廷密谋篡位顺帝诛杀群臣,果然引发了元朝更大的变故,酿成更大的动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