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八章 山腹腹有宝(2 / 2)
“张老师好眼光。”
“陆羽茶经七之事中引广雅说:荆、巴山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末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复之,用葱、姜、橘子冒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说的就是陕青茶,因为此处巴是指汉中一带。”
“另外明史食货载:陕西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诸县四十五倾茶园,茶八十六万株。明代一度实行茶马政策,用茶叶换取少数民族的马匹,逐渐形成了商品陕青茶产区。明清以来,陕青茶主要运销于少数民族牧区,换取青海食盐及城固盆地一带的粮食,西北各族人民喜好饮用陕青茶。不知道我可说的对否”
张天元看向了望湖大师笑着问道。
“哎呀,张老师就是张老师,美‘色’在前竟毫不变‘色’,反而能专注于茶水,实在难得,实在难得啊。不过我本人只是喜欢喝陕青茶而已,却对这茶叶不是特别了解,还望张老师多给说明一番,也好让我心里头有个数,以后出去了也好在朋友面前吹吹牛。”
望湖大师轻轻挥了挥手,示意那美‘女’茶艺师离开了,茶水已经泡下,也用不着她了,本来望湖大师的目的就是以美‘色’来‘诱’‘惑’张天元,这美人计虽然是大家都知道的计策,然而却依旧是成功率非常高的计策。
然而今日面对张天元,竟然是失效了,不过既然失效,也就没必要继续下去了。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陕青茶我小时候已经喝得太多了,这种茶是陕州茶叶的传统产品,采摘后经杀青、‘揉’捻、干燥即得,经阳光晒干者称晒青,用火烘干者称烘青,用火炒干者称炒青,通称陕青茶。传统意义的陕青茶,是以晒青绿茶为主。当地农民认为‘毛’尖茶好像庄稼还未成熟,泡出来仅是茶香、‘色’清,好看,喝起来不过瘾,只能泡一、二碗水,所以多是等茶叶长得较丰润时才采摘,多为一芽三四叶和对夹叶,这种茶俗称二、三碗子茶,泡出来‘色’浓味酽,最为过瘾。陕青茶的主要制作工序包括炒鲜、蹬包、晾晒、发汗、晒干。”
“瞧瞧,瞧瞧,我没说错吧,张老师根本就是一本活字典,你问他什么,他都知道,跟这样的人‘交’朋友,那是绝对不会错的。但不知这陕青茶与闽粤的青茶有何不同呢”望湖大师哈哈笑道,也不知道是真心夸奖张天元呢,还是故意寒碜张天元呢。
但遇到这专业‘性’的东西,张天元总是会有些情不自禁地想要讲解一番,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职业病吧。
“陕州晒青绿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紧实,汤‘色’黄绿,滋味醇爽,香气纯正,带太阳气,叶底粗大,微带红梗红叶。我国著名茶叶审评大师陈慧‘春’教授到汉中审评陕青茶,品出了青茶类的蜜桃香及醇和滋味,结论是陕青茶具有青茶的品质特征。”
“可以这么说,传统制程的陕青茶,虽然没有乌龙茶那样专设的晒青和摇青、晾青工序,但采茶时茶叶随背篓上下颠簸已具有做青的作用;一天一夜的摊凉,足以完成萎凋;大投叶量和长时间的炒鲜,茶叶难免有轻度红变而呈半发酵,其品质表现自然具有青茶类的特征。因此,陕州茶不叫陕绿茶,而叫陕青茶,堪称闽粤青茶的鼻祖了。”
“原来如此,这可是真得长了见识了”望湖大师忍不住说道。
“如果说到具体一点,这应该是陕青茶里面的汉水银梭吧,而且是极品的汉水银梭。这汉水银梭以生长在高山云雾中良种茶树为资源,采其柔嫩多毫的芽叶,运用‘精’湛技术选用多毫的一芽一叶初展鲜叶为原料‘精’制加工制成。外型扁平似梭,翠绿披毫,嫩香持久,汤‘色’浅绿,清澈明亮,滋味鲜醇,耐泡回甘。该茶由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鉴评并命名,主要用于社会名流及接待贵宾饮用的上乘佳品。”
说到这里,张天元端起一杯茶,呡了一口,而后笑道:“细看时叶底柔嫩、芽头‘肥’壮、黄绿匀亮。汤‘色’澄碧而清冽,气息馥郁而沁芳,数滴入喉,如兰的清香味充满齿颊。初感有些微苦,徐徐啜饮,后味甘甜,怡情悦‘性’。大口饮之,回肠‘荡’气,顿觉置身翠绿深处,犹如回归自然,神清目朗。好茶,当真好茶世人或许只知龙井、铁观音、碧螺‘春’,却不知道这世间的好茶多了,尤其是在中国,你如果品茶不超过一千种,就不要说自己懂茶”
几杯茶水下肚,张天元那浮躁不安的心情也渐渐平复了下来,听着屋外泉水叮咚的声音,听着不知道何处传来的秦腔唱段,张天元竟豁然感觉到自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无忧无虑的时代。
“张老师,时间差不多了,走吧,咱们是该动一动了。”莫邪突然站了起来说道。
张天元想了想也是,如果在这里呆的时间太长的话,难免会有人担心。
他虽然不能娶欧阳晓丹为妻,但也不能不承认自己喜欢过那个‘女’人,所以不想让那个‘女’人为了她焦躁不安,还是尽早把事情解决了吧,解决了之后就安心了。
现在他基本上已经推断出了一点,那就是莫邪早就跟这个望湖大师勾搭成‘奸’了,这将军府和桃‘花’园看起来像是奢侈的‘私’家别墅,但实际上那山里头,却早已经被掏了个大‘洞’,里面放着莫邪每一次盗墓‘弄’回来的东西,因为这里是‘私’人的地方,桃园里头看了不少的狗,只要外人一来就会有狗叫声响起,因此这里十分安全。未完待续。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