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赴欧陆(下)(1 / 2)
最快更新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最新章节!
原来,张继之前吹奏的“滴…滴…滴…答……答……答……滴…滴…滴…”那几个短促音节并非随意为之,那几个听上去杂乱无章的短促音节其实是摩尔斯电码。
摩尔斯电码是由被誉为“电报之父”的美国人塞缪尔·摩尔斯于1837年发明的,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由点(.)和划(-)两种符号组成,通过这两种符号的不同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等。
在摩尔斯电码被发明出来之前,航海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密布的暗礁,恶劣的天气,不佳的海况,甚至不足的能见度都会对船舶的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虽然人类创造性地开发出了“海上保险”这样的金融产品,能够极大地分散意外事故带来的财产损失。但是,“海上保险”对于规避人身伤亡是无能为力的。
于是,17世纪初,在荷兰、英国等传统海上强国的主导下,在几乎全部海洋运输公司,甚至部分海盗集团的参与下,一系列国际性的海洋法被制定和认可下来。这些国际性的海洋法源自古老的航海法则和新鲜的实践经验,对于海战行为、海盗行为和船舶之间的相互救援做出了细致的规定。其根本原则是:无论是在战争中,劫掠中,还是日常的航行中,任何一艘船舶在了解到位于它附近的其它船舶发生意外事故,需要救援时,都必须立即赶往救援。同时,它们也享有获得偿付和报酬的权利。
这一系列国际性的海洋法对于促进海上救援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它们仍旧难以解决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失事信号的传递。
浩瀚的大洋是如此的宽广,而每艘船舶又都有各自固定的航线,一旦发生意外事故的船舶附近没有其它船舶,它们的失事信号就难以被传递出去,自然也就不可能获得及时的救援。
1831年,英国人迈克尔·法拉第在汉斯·奥斯特和亚历山大·洪堡所进行的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电磁感应”的学说,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摩尔斯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发明了摩尔斯电码和电报机。1843年,塞缪尔·摩尔斯用美国国会赞助给他的3万美元架设起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长达64公里的电报线路。接着,他在华盛顿的国会大厦的里,用摩尔斯电码和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封电报,电报的内容取自《圣经》,“上帝啊,你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此后,电报事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电报线路在英国、欧陆和美国被广泛地架设起来,电报局从城市蔓延到了乡村,其从业人员也迅速增加。“新政”推行之后的中国和“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也开始发展自己的电报事业。人类开始利用“电磁感应”来解决限制自身发展长达数千年的通讯问题。
作为航海的主力,各国海军和航运公司对于电报的热情尤其高涨。到19世纪中叶,电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海上通讯特别是海上救援,而摩尔斯电码则成为了各国海军学院和商船学校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