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火炮大王(上)(1 / 2)
最快更新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最新章节!
也正是借由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的东风,克虏伯兵工厂名声大噪,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像雪花般从天而降。1852年,克虏伯兵工厂制造出了全世界第一个无缝的钢火车轮毂,随后又开始生产铸钢的火车轮轴和弹簧。1862年,克虏伯兵工厂又将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和平炉炼钢法引入生产,极大地提高了钢材的质量。那家昔日的铁器小作坊开始向以生产武器装备为主、机械设备为辅的综合性重工业企业转变。
中国与克虏伯兵工厂的合作也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在目睹了弗里德里克·华尔率领的“常胜军”所装备的“开花大炮”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出的巨大战斗力之后,时任江苏巡抚、五口通商大臣的李鸿章就决心开展海外军事采购,向“船坚炮利”的西洋诸国购买火炮等武器装备。在得到总理王大臣、恭亲王爱新觉罗·奕的支持后,李鸿章开始对西洋诸国的武器装备进行考察。
最初,由于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等和存在商业贿赂等问题,李鸿章的海外军事采购进行的并不顺利。采购对象混乱不一,基本依赖外国驻华使节牵线搭桥,导致湘军和淮军的武器装备制式各异、维护不便。后来,在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罗伯特·赫德的引荐下,大批英制武器装备列装湘军、淮军。然而,这些装备不仅价格畸高,而且性能落伍,完全无法满足湘军、淮军的日常训练、作战需要。
同治三年(1864年)年初,在泰来洋行的引荐下,克虏伯兵工厂派员来华,受聘于淮军水师,担任火炮营教官。他们的严谨细致和忠于职守,令李鸿章深为赞许,而他们所携带的技术精良、质量过硬、性能可靠的训练用克虏伯大炮更是给李鸿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鸿章由此决定海外军事采购优先选择普鲁士特别是克虏伯兵工厂的产品。同治三年(1864年)年底,李鸿章订购的第一批共计40门克虏伯大炮运抵中国并优先装备给在两江地区遂行剿灭太平天国残部任务的湘军和淮军。李鸿章按照清朝为火炮赠号“大将军”的惯例,根据krupp的谐音,取“克制敌军,战胜夷虏”之意,将其命名为“克虏伯”。
同治四年(1865年)年初,李鸿章创办的金陵制造局又与克虏伯兵工厂签订了购买克虏伯大炮生产权的协议,开始仿制克虏伯大炮。同治四年(1865年)8月,张继率领的“护**”在挂甲台与新任英国远东远征军总司令温斯顿·康瓦里斯勋爵作战时所使用的20门克虏伯大炮就是由金陵制造局仿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