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前往中国!(2 / 2)
和珅掏出一本奏折,由太监交给乾隆。”皇上,这是两广总督李国良的折子,今日上午刚刚到京。皇上,李国良说:他收到广州行商转投的禀帖,得知英吉利国将于明年派遣使团来我天潮,为皇上您祝寿啊!“
乾隆打开奏折,仔细瞧着,和珅又说道“皇上,我朝国力强盛,恩威浩荡,万国来朝,如今,连英吉利这等化外之国都抢着来朝贡,可见皇上的英明神武,远达天边!”
“嗯,好啊,好啊..........”合上奏折,乾隆掩饰不住内心的欣喜,立刻传旨:沿海各省,应密切注意,一有英吉利贡使到来的消息,立即上报!
............................................................................
这个时代的英国学者伊萨克—沃西认为:“如果真有人能收集到这个地球上现存的,甚至存在过的国家的一切发明和创造,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其总和都不可能跟中国所拥有的相提并论。”
这个时代的《大英百科全书》认为:“大家都承认,在历史传统,天赋,科学水平,聪明才智。政治管理,以及纯粹哲学方面,中国人比所有亚洲国家的人都优越。不止如此,在有些人看来,在所有这些方面,他们甚至可以跟欧洲最文明的国家并列。”
总而言之,当英格兰贵族还睡在草上的时候,中国的农民已经有席子和枕头,官员则享受着棉缎被褥了。
2000年以来,中国的国际形象是如此完美,马可波罗,传教士以及商人,他们对中国的描述无比吸引人,即使在17世纪中叶满洲政府取代了汉人政权,欧洲人对清国依旧崇拜,康熙皇帝,乾隆皇帝,这两位君主在欧洲人看来,非常符合柏拉图的“哲人王”形象,他们是贤君的典型。
如今,西洋头号强国大不列颠王国组建了一支庞大的使团,准备出使清国,得知消息,欧洲诸国都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他们密切关注着使团,对神秘的东方国家充满好奇。
年近60的乔治·马嘎尔尼,一位贤明的政治家、皇家大臣和杰出的外交家,1764-1767年,他被任命为英国全权特使,赴俄国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商谈结盟事宜,并签订商务条约。1769-1772年,任爱尔兰事务大臣。1775-1779年,任加勒比岛屿总督。1780-1786年,任印度马德拉斯省督。
1792年,马嘎尔尼终于实现了多年的理想——去中国看看。作为中国迷,在俄国的时候,马嘎尔尼就搞到了许多中国的玩意儿:瓷器,家具,首饰等等。这年夏天,他被封为伯爵,并被任命为正使,访问清国。
使团名额数百个,包含了士兵,水手,画家,化学家,天文学家,生物学家,政府官员...........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英国人对这支使团抱着极大热情,许多人都想加入,一些疯狂的贵族甚至花了几千英镑,就为了一个名额。
爱娜很幸运的得到了一个名额,可实际上也是她凭本事得来的——她会说中国话,特别是一口流利的北京官话。原来,几百人的庞大使团,竟然没有一个会说中国话的英国人,担任翻译的是两个华裔传教士,实际上,他们正好顺道回国,也就是说,堂堂的大英帝国访华使团,竟然没有一个职业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