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允禵的新军(1 / 2)
最快更新明郑之我是郑克臧最新章节!
面对东北诸王的施压、允禵的逼迫以及移民将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治帝最终东北同意博果铎等人用兵权换庄丁、粮食的要求。于是博果铎和衍潢各得了十五佐领,其余关外王公合起来得到二十五个佐领,以一佐领一百五十人计算,关外诸王一共得到八千多兵马。
苏努因此建议由和亲王允佑总领关外王公负责对蒙古征讨,藉此均分掠夺来的粮食、马匹和俘虏。并无更好选择的同治帝很快同意了,并派镶白旗副都统科查率十五个佐领加入诸王联军,以作为皇室的投资。
不过问题接踵而来,须知道如今清军的总数不过六万,其中四万老军、二万新军,大将军王允禵需要精兵强将来抵御夏军未来的进攻,诸王联军也需要得力的部队进击蒙古,苏努还得筹备防备俄罗斯人的禁旅八旗各营,这就产生了矛盾。
谁都想要最好的兵,谁都想把尚不能战的新军留给别人,争吵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结果还是允禵最厉害,他拍拍屁股把担子一扔,在近枝诸王中找不出有第二个统领大军资历的清廷只好乖乖的答应允禵拥有最优先的权力挑选部属。
只是允禵考虑到跟博果铎的交易还没有完结,五万石的“计划外”粮食还没有一半到手,因此允禵并没有把能战的老军一股脑的抽走。
事实上,不了解关外八旗具体实力的允禵对老军也有些不放心,要知道他是见识过夏军的战力的——临西一战,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的允禵充分认识了夏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同样给他深刻印象的还有夏军中流砥柱般的披甲白兵。
要知道,如今的清廷已经无法保证在火器上压倒夏军了,奉天城内仅有的几十门红夷大炮还是皇太极时候留下来的老古董,连守城都没用,更不要说野战了,只能化掉重新改铸。但胤祺等人逃离北京的时候就没把乾清宫御造处的头等工匠给一并带走,因此改铸的工作进展缓慢,根本无法在夏军发现新一轮进攻前提供最低限度的数量。至于黑龙江虽然还有一、二十门当年对付雅克萨之战留下的神威将军炮,但数目依旧有限,而且也被苏努看成禁旅八旗的最后家底,轻易不会交给允禵所部。
既然火器上已经是短板了,那么允禵就只能希望在白兵战上压倒对手。
早年八旗的披甲白兵是很厉害的,既能骑马机动快速投入战斗,又能身披双层或三层棉甲挡住对手的火器后近身肉搏,再加上允禵有心改良现而今关外八旗的编制,所以允禵最终决定以祖先的标准来挑选合适的官兵。
所谓祖先的标准放到现在肯定是不合适的,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实现的,因此允禵决定以披双层棉甲后能继续战斗为衡量的指标,合格者为马甲;能披一层棉甲后能继续战斗的为步甲;不能披甲作战的编入辅军。辅军包括一部分鸟铳兵,其余的则承担后勤及建筑工作,类似夏军的中垒及辎重部队。
一个马甲率领五名步甲构成一个战斗小组;五个战斗小组构成一个领催部;五个催领部组成一个正军佐领;五个正军佐领加三个辅军佐领构成一个参领,每个参领差不多就是一千余人的兵力;五个参领再加上若干辅军佐领、火炮佐领构成一个副都统部,每个副都统部在五千五百人左右;允禵能抽调四万人的部队,正好编组七个副都统部外加一个比正常编组略大的巴牙喇兵(亲卫、护军)参领。
由于关外八旗的单兵战力要远远高于关内八旗,因此允禵满意的看见,可以充当马甲的兵额要远比他预想的要多得多,就连新军中也有能披三层棉甲的野人在,因此他最后对预设的编制做了微调,保证每个战斗小组中的马甲数量有两至三人,并以其中从军最久的为长。
允禵还算留情,留下至少三分之一的合格马甲及步甲,不过博果铎这边的诸王联军却没那么客气,一下子把剩下的马甲全部挑走,至于从北京逃来的旗兵则一个不要。对此,苏努据理力争,最后只得了一千步甲和一千身体素质较好的新军作为禁旅八旗的核心。不得已,苏努只好将剩下的八千多淘汰下来的旗兵编为鸟铳营、火炮营,只是兵多火器少,颇让他和吉林将军觉罗杨福这两位练兵大臣头疼不已。
兵是有了,棉甲、刀剑之类的装备老军也不少,不够的数量打开奉天城内的武库也能配齐,但各部骑乘的军马却不是那么容易配足的。东北这地方有没有马,当然有,但各部族拥有的马匹大都是跟蒙古人淘换的,只有少部分是自我繁殖的。清军当然也是一样,其原来拥有的军马不是从清廷在达里冈爱和赤峰的马场里培育的,就是从蒙古人手中征购来的。可是如今漠南蒙古已经丢了大半,原本的马场已经不复存在了,就连从蒙古人手中买马也变得困难起来,配齐数万军队的用马就成了大问题。
没有马,总不见得让士兵背着甲胄去行军吧?就算让辅军来挑,万一碰到遭遇战,又如何来得及穿上。允禵为此三番两次的找到兵部,但苏努根本没办法解决。征民马?开什么玩笑,现在辽东哪还有什么民马,全部已经被清廷征调了用来运输北上移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