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八)(1 / 2)
最快更新宰执天下最新章节!
赵顼听着韩冈对编纂药典的陈述,默默的不停点头
韩冈对医术一窍不通——这是世间公认的看法但人贵能学,韩冈这十年来,不好声色,不事游乐,闲暇时只以读书为消遣就是寻常的凡庸之辈,能潜下心来专心十年向学,也能有所成就,何论韩冈?
十年之功,韩冈医书也读了许多,要说给人问诊治病,那依然是不成的,可至少他对这个时代的医药,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一时间倒也说得头头是道
赵顼对韩冈怎么编订药典医典没有兴趣,可编纂出来绝对是一桩美事韩冈素不轻言妄语,过往的经验让赵顼很清楚这一点韩冈既然对《神农本草经》能胸有成竹的批评,自然是有所依仗以他的才能来看,应当是一部尤胜前人的大典能有这样的一部本草药典问世,便是他赵顼文治武功的一个证明
编纂类书典籍,是彰显一朝文萃的盛事,太宗皇帝在高粱河兵败后,便着令宰辅李昉等人主持编修《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由此来挽回失去的声望其中《太平广记》,仅是对前代的小说和传奇加以收集编订,可领衔的依然是宰相之尊,所受到的重视可见一斑
“此事乃是一时盛举,还得韩卿上书条陈之,朕当细览”虽然同样是要韩冈进札子,但这一回赵顼的语气要郑重十倍
主编典籍的功劳,足以将一名重臣推送入两府之中韩冈当是想以此为功,赵顼自问看透了韩冈的心思但一部大典的编纂,穷十年之功亦是等闲,不成书、不论功,若是能像《资治通鉴》于司马光一般,耗费去韩冈多余的精力,对赵顼来说倒也是好事
韩冈躬身领命:“臣遵旨”
终于如愿以偿,韩冈也是放下一桩心事来向着目标稳步前进,总是能让人心情舒畅
拥有的来自后世的学问并不多,韩冈知道自己能做的很有限毕竟他没能力推导出物理和数学上的一干公式,也不知道,只能用仅有的一点常识,来拼凑出一个大概出来
物理中的力学、光学,化学中的元素论,生物中的分类学,在数学中则是近似于后世代数的天元术,在自然哲学上,则是一力主张着实证虽然都是十分粗浅的理论知识,但韩冈相信,只要假以时日,必然能顺利的生根发芽,最后得到丰厚的成果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出现,便是最佳的证明
赵顼又微笑着说道:“药典若成,定为本朝一大盛举令岳近日又进呈了《字说》,考订先王之文,欲以一道德卿家翁婿,无论文武,皆是有大功于国”
韩冈想不到王安石的那部训诂都已经定稿成书了,还赶在自己入京之前送到了赵顼的手中这个度还真是令人吃惊王安石这是在煽风添柴,学这一下子声势又上去了
“家岳的作,曾与臣共议过的确是难得的佳作,只是也有一些地方,是臣难以苟同的”韩冈并不遮掩自己对王安石作的看法
“是吗……”赵顼低低回了一声,却不置可否,也没有细问
韩冈没等到赵顼的回音,向上瞥了一眼,赵顼略皱着眉,向后靠着,看似是有些疲累,又是在想些什么
见状韩冈并不多言,转而低头告退现在还不是时候
赵顼也没有留他,而是叮嘱了韩冈尽快将有关厚生司的工作以及编修药典的条陈札子递上去,还安排了一名内侍领着他去太常寺——可惜不是童贯,韩冈回今后就听说他去南方担任走马承受了
这个未来的奸佞运气还真的是不怎样若是有机会,韩冈还是愿意帮一帮他,至少有童贯这个人在宫中,也不是什么坏事
从崇政殿出来,接下来便是去太常寺上任等到接了太常寺的印,还要往厚生司和太医局去,这两天都得尽快接手
自殿阁间刮来的风带着宫城中特有的阴冷,仿佛是身处洞穴之中但绕过回廊,出了文德门,头顶上的阳光立刻又炽烈起来一想到接下来几天还要在这样的天气下走家串户,韩冈的脚步也变得沉重了
如今的重臣之中,身兼几任的为数不少,但很少有人是一下接受几项差遣,都是隔一段时间,才会被派上一门差事韩冈却是一下子接了三门,加上他又打算有所作为,自然是有的忙了但这样的忙碌,却是他心甘情愿的
只是今日的廷对有些问题让人警醒在廷对上,赵顼并没有向韩冈询问河东的境况,以及之后在西北边地应对辽人的方略对于一名刚刚从河东离任,又积累下了大量战功的经略使来说,这样的情况并不正常
韩冈很确定,这肯定不是赵顼忘了问,而是不想让自己有机会对河东、陕西继续保持着影响力,甚至有警告的成分在反正与辽人已经定下了国界,需要知道什么消息,都能从其他官员和走马承受那里得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