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2 / 2)
相比较嫁出去的魏氏女儿好结姻缘,魏氏正经出仕的子孙要娶个门当户对的妻子却是千难万难,因为魏家有祖训,嫁入魏氏宗族的女子,除非死亡或者被休,是绝对离不了魏家一步的,等于是这个女儿嫁进门后跟死了没有两样,门当户对的人家,女儿都是金尊玉贵娇养长大的,哪里能容忍嫁女儿跟死女儿一样?所以魏氏子孙娶的妻子身份大多寒微,对魏氏有所求。这样一样,为了避免见识浅薄的女子教歪了子孙,魏氏的子孙从出生那天起,不论嫡庶,都被统一抱起放到前院由专门的夫子从小看着教养。
不得不说,魏氏的这一套虽然不尽人情了些,却也保证宗族顺利繁衍生息下来,现在虽然只是小镇上的普通住户,但比那些早已经寻不到后人的家族要好太多。
以上这些,都是文沫在本县的地方志里找到的内容,从地方志不算太厚,可是却花费了不少笔墨写魏氏宗族这一点可以看出,魏氏在当地的影响有多大。
开车到离县城四十公里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再往东行十几里,便能看到一处老旧的院墙沉默地矗立在路边一里路的地方,院墙仿佛一眼望不到头,将半个村庄都包围其中,这里就是魏氏宗族的老宅了。解*放以后,老宅也被周围的无*产*阶*级人民占据了大半,只剩下原来魏氏宗族的祠堂位置,因为过于偏僻阴森,魏氏子弟才得以有个栖身之所。
走得近了,才能看出远远望去略显沧桑的院墙上补丁林立,而且补得东一块西一块凌乱不堪,问过村里人才知道,原本文*革时期这些院墙都是要拆掉的,这么好的青砖用来建院墙实在浪费,后来那些热血沸腾的人真的开始拆墙,直到另一拨红*卫*兵小将们来争抢地盘,两拨人忙于打架,才让这些墙最终幸免于难。但到底是被挖过,文*革结束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村民对院墙进行了简单的修补,之后院墙更是被当作清朝遗迹保存下来,直到今日。
从当地村民嘴里,文沫有幸得知了魏氏的人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直传承下来——当然,因为人数在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以及计划生育还有一夫一妻的种种磨难后实在少得可怜,所以考不上科举就不承认子孙身份的规矩却是没有了,就算这些人想有,也得有科举给他们考啊。
魏氏的人偏安祠堂一隅,除非必要,不与外人来往,满打满算,只剩下三十余人。这三十多人,就靠名下分的口粮地和卖老祖宗留下的旧东西过活,日子过得可怜。他们固执地像不肯从树上下来的猴子一样,拒绝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还一心念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心啃着八股,幻想着有一天他们还能被这个社会接受。
得知文沫和李响岳要去魏家了解情况,有几个好心的老村民连连阻止他们:“魏家的人都邪得很,去不得去不得。”
“两个娃娃不知轻重啰,那样的人,就放他们自生自灭吧,反正他们也都活不长,你们干嘛还去自讨没趣。听老儿一句劝,回去吧。”
村民们对魏家人讳莫如深的样子反倒勾起了文沫的兴趣:“爷爷,您把您知道的关于魏家的事都跟我们说说行吗?我们只要得到想知道的东西,自然也不会去魏家了。爷爷,你帮帮忙吧,我们也是上面有命,不来不行啊,我一个小女娃,听你这么一说也怪害怕的。”
李响岳在一边听着文沫称自己为小女娃,没忍住笑出声来,接到文沫扫过来的眼角,连忙以手握拳放到嘴边,愣是将笑声变成咳嗽声。
“女娃娃,我告诉你,魏家祖上不知道做过什么恶事,他们族里的成年男丁都会早亡,据我们分析,他们是中过邪~”老大爷压低嗓音悄悄地对文沫说:“魏家祖上都很会读书,考上进士的不知凡几,但是他们族里做到大官位的却没有几个,你知道因为什么吗?就因为他们大多正值壮年就死了,老头子也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我祖祖爷爷还曾经给他们魏家当过长工,他住的地方,有的时候晚上就能听到女子的哭声和惨叫声。”
文沫装出很害怕的样子,心下却想,这老爷爷说的话有几分可信。作为一名优秀的心理专家,文沫从上大学一开始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要轻易对你听到的任何证言证词下结论,即使它再荒诞,也要分析这些证言后面隐藏的真相。
所谓空穴不来风,老爷爷的话肯定也是有一定根据的,魏氏宗族内一定有它的秘密所在,不然也不可能表现出对外界如此强烈的排斥反应,这个秘密,魏家倾一家之力想要保全,宁可在家窝着饿死也不愿离开家。文沫想要从他们嘴里得知这个秘密,谈何容易?
ps:
今天更晚了,对不住大家,感冒发烧好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