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七百零九章 次贷危机阴谋论(2 / 2)
如果“两房”债券评级下降、市值下跌,则中国相关机构资产组合中机构债的市场价值则出现下跌。如果美国花费巨资救援,则“两房”债券可维持高信用评级。但美国财政赤字增加、国债评级可能下降,由于中国金融机构持有美国国债规模更大,这对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组合的冲击可能更大。在实体经济层面,“两房”事件可能会使得美国房地产市场衰退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这就影响美国经济、进口需求,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可以说这美国的次贷危机,到了这么一个时候。那真是跟巨大的怪物一样开始展现出来他狰狞的面目,那真是随时可能把不相关的别家给一起拉近深渊垫背啊!
而几天之后摩根大通宣布以2.4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成为美国次贷危机中又一“超常”新闻。一家有5000亿美元资产的知名投行为何如此低价贱卖?按照专家分析,因为“现在没有人知道贝尔斯登的资产当中究竟有些什么、究竟值多少钱,甚至连最终可能损失多少都没人知道。”没错!这贝尔斯登到底怎么一个情况完全没有人知道,但是就因为没有人知道。所以才要收购!否则的话搞不好垮掉了危害更大!这就是属于大到了不能倒地步的那种概念啊!如果摩根大通不“出手”,贝尔斯登就会轰然倒下,那将引发一场无法收拾的金融崩盘。同时,也使人们警觉,美国为什么不把任何一家哪怕危机累累的银行贱卖给别人?
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其中一个又一个的漩涡,扑捉迷离,连漩涡中的人都不知底细,次贷危机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大?究竟有多少家投行及金融机构买了多少次贷衍生品?次贷危机如何殃及全球经济?美国到底怎样抹平次贷危机?次贷危机何时能见底?……这些问题。人们自然就更难找到确切的答案了。这正是次贷危机的可怕之处。现在能确切感到的是,这次金融风波是一场典型的“美国式危机”:高智商人群在非同寻常的、虚拟梦幻般的现代经济中运作出事了,而且美国危机了。其他国家也跑不了,因为次债早已把大伙儿牵扯进来了,现在你们都得来救我,救我就是救你们自己。
美国梦,带了金融创新的傲慢,带着全球经济引擎的信用。带来高额回报的预期,虚拟经济世界的诡异。把半梦半醒之间的人引向那里,梦醒时分,全世界的实体经济却已阴影笼罩。也许,美国的这么一个做法是故意往坏里做,就是为了不让自己倒霉的时候别人日子还很好?就是为了拖着大家一起下水,弄得大家为了自救就一定要救美国?这事儿谁也不知道,但是至少现在看来,可能是有这么一点点阴谋的!
如果只是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企业出了问题,并不一定导致一场牵动金融全局的次贷危机,因为次贷本身的规模是可以确定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美国次贷占美国整个房地产贷款的14.1%,大约在1.1万亿到1.2万亿美元,而其中的坏账,据高盛的测算是4000亿美元。2006年,美国的gdp为15万亿美元,一个可以确知的危险并没有那么可怕。次贷之所以酿成危机,是因为次贷早已经通过美国金融创新工具——资产证券化放大成为次级债券,弥漫到了整个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领域。
美国的抵押贷款企业,显然知道次贷高回报的背后是高风险,他们不仅需要防范风险,更需要找到不断扩展自身资金的新来源,以“抓住机遇”支撑更大规模的放贷,来获取更多的市场收益。一些具有“金融创新”工具的金融机构,恰好为他们创造了机缘:将一个个单体的次贷整合“打包”,制作成各种名字的债券,给出相当诱人的固定收益,再卖出去。于是,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金融机构,面对这样的“稳定而高回报的产品”,自然眼睛发亮,产生慷慨解囊的冲动,抵押贷款企业于是有了新的源源不断的融资渠道,制造出快速增长的新的次贷。
这些债券本来是从一些低质资产发展而来,“金融创新”则使这些低质资产通过获得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获得了aaa的高等级标号,以光鲜亮丽的外表出现在债券市场上。当时,它们确实有着格外的诱惑力——高额回报率。重利之下必有愿者。正是如此之高的回报,吸引了投资者,比如对冲基金。投行贝尔斯登就买了这些次级债的股权产品!(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