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吞吴(六)(1 / 2)
最快更新惊雷入汉最新章节!
濡须口始筑于建安十七年,位于两座大山之间的水口上,也称为濡须坞。从建安十八年到如今魏军南下,濡须口作为二国必争的军事要地可谓历经无数战火摧残。
别说是刘禅,就算是吴国的君臣众人也是想不到引以为傲的濡须口竟然会陷落。在众人的思维之中,魏国即便是倾国而来,想攻陷濡须口也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濡须坞高大厚实射击孔无数,有足够的兵力守卫怎么可能陷落?况且还有闻名天下的江东水师保驾护航,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王基纵横两淮所向无敌,从诸葛诞到陆凯,丁奉,朱异,都难以在这魏国名将手下讨得甜头。但不代表王基的水战和魏国的水军足以应付江东水师,攻克濡须坞这样的堡垒。
即便是王基大兵压境,也一样是派出了偏师去袭击柴桑。而吴人在保障濡须口足够兵力之后,便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柴桑方面。甚至陆喜亲自带领四万多吴军日夜兼程的赶往驰援。
比起濡须口的六七万吴军来说,柴桑那边就算有十几万吴军也是不如濡须口稳妥的。
正是这种心理,酿成了打错,也让魏军钻了空子。
魏军的战船早就经过了改造,同时王基本人也早有吞并东吴的心思,因此对于东吴防线的地理水文以及应对战术早是胸有成竹。
经过月余的对峙,王基摸清了江东守军的布置和套路,同时也证实了自己心中所想,于是便发动了总攻!
江东水师纵然精锐,可魏国这边却是以多取胜。无论大船还是小船均在江东水军的数倍之上。造船一事从曹操时期到现今的曹奂,魏国就从未停止过。而水军的操练也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
加上魏国觉悟之后的科技飞速发展,因此在质量上大型船舰的攻防能力也已然不逊色于江东水师,甚至在攻击手段上更加的丰富和多样化。江东水军的手段,魏人早有了解,除了船不断的变大,其余的手段和技巧均早停留在历史的某一个阶段上一成不变。
相反魏人的手段是第一次拿出,可谓是吴人为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王基老谋深算,之前的交战中没有启用这新式的战舰,直到总攻之刻才允许各军使用。
吴军和魏军在水面鏖战,见魏军越陷越深心中只是兴奋。等到魏军开始四散奔逃吴军更是高兴,于是放心大胆的在水面追击魏船。这棒打落水狗的买卖谁不愿意做呢,稳赚不亏啊。
潘翥也好,楼玄也好,算得上是一时的俊彦,只是火候和经验都远不及王基老道。见魏军实打实的和吴军交战多时,又是真正的溃败了,也就放心的任凭水军追赶。却没有想到王基纵横淮间十余年少有败绩,岂是如此轻易就进行决战的人物?
江东水师随着魏人的四散奔逃也化整为零的追击着,不想迎接他们的是数倍于自身的魏国船舰。不仅是数量上的巨大差异,魏船离着老远就已经使用了船上的投石车。
石块和火弹呼啸而至,吴国淬不及防死伤惨重。面对从天而降的石块和火弹,除了事后的补救外实在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方式。水面上躲避也是困难,那投石本来就是范围攻击,只能用肉眼观察个大概范围再调整自己船只的位置。
无奈的是面对数倍于自身的魏船同时发动,吴国战船活动范围内的大部分空间都遭受着投掷,躲闪的效果实在是微乎其微。
兵力单薄的江东水军想冲锋上前就要付出代价,寻常的时候前面的战船受创,总会给后面的战船争取时间和空间,不过这只适用于大批船只的作战。
因为追击魏国船只而分散的江东水军无论是前进还是撤退,都面临四面八方的攻击。大的魏船用投掷,小船则是游弋四方倒油放火,弓箭射击。吴人根本没有硬冲的资本,自己被砸沉也就沉了,魏国水军拍拍屁股就去攻击附近的吴船,想对魏国水军造成杀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闻名遐迩的江东水师如此轻易的被魏军摧毁,的潘翥和楼玄以及一众江东兵将目瞪口呆。
能够从魏国水军围困中脱身而出的吴军不足二成,而大多数也是船体带伤失去了作战能力。甚至有些船只好不容易逃出魏军的包围,却是在半途中沉船水底。这一切都在东吴兵将的眼中,深深的震撼之后便是恐惧!
没有水军的护持,濡须口就像离开襁褓的婴儿。魏军的投石攻击远超濡须坞的射击范围,可以优哉游哉的不间断攻击濡须坞。这种状况下濡须口不被魏军攻占,那可真是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