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晚清崛起 > 第303章 我是中国人了

第303章 我是中国人了(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财阀家的五个小祖宗:妈咪A爆了 影帝的顶流小娇妻失忆了 女帝太监最风流 超级岛主 快穿:病娇偏执反派都团宠我 洪荒道命 极品桃花运 官行天梯 在病娇夫君的心尖上反复横跳 官术

“休息好,工作好,一个月内给我长十斤围的人们一听全乐了,高天明却g了一个大红脸,一时没有接话来,眼下的工作这么多,怎么能休息的下来啊。

李振华见他没有说话,故意绷着脸说道,你要是完不成这个任务,那你就回东营去,换个人来这里,一听这话,高天明马说道:“总司令,我……,我,……我一定完成任务,你可千万别让我回去呀。”

“那就给我休息好,不许讨价还价。”

“是”高天明提高了声音答道。

“走,我们到那个黑油山去看一下,到了这里不看看它那可不行。”

一行人开了汽车直奔黑油山而去,远远的就看到了那个黑乎乎的小山丘,在那里,工人们正在进行着浅层油的开发,他们在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打了十几口,二十几米深的井,那里面的油自己就冒出来了。

看着汩汩外溢的黑原油不断外冒,那些工人们便用铁锹、镐头顺着井口挖出小沟,让原油顺着小沟流入油坑,接着再用铁勺一勺勺地将原油“舀”进铁皮桶里。这种近于原始落后的采油方式,就是当时浅油层的主要生产手段。他们不怕脏不怕累,集中力量搞收油,每人每天收油达四、五百公斤。我国在六十年代就是这样采油的。

随着地层的深入开发,昔日的油井不再汩汩地向外流油了、不能自然外溢了怎么办?浅油层区队的小伙子们面对新情况,立马想办法解决问题,自主研究出了“手摇绞车吊油”的方法,这也就是北方农民用于浇地的辘轳,不过就是架子高了一些。

大家先用木棍在井口的地面支一个四、五米高的三角架,面挂一个滑轮,在钢丝绳的下端吊一个捞油桶,在捞油桶的底端安装一个闭合装置,用人工手摇绞车的提吊方式进行采油。一桶一桶的原油从井里吊到地面,沿着开凿出来的渠沟流进土油池。油池满了,大家再把油舀到一个200公升的油桶中,油桶装满了再由两名工人用杠子抬或滚到另一个大油池内。大伙儿形象地把这种方式戏称为“二牛抬杠”。从此,“吊”油“吊”到哪口井,他们就把绞车拖到哪里,使浅油层50多口油井的产量提高到每天20余吨。

李振华为工人们的工作精神感动了,生产一线的工人们,每天没日没夜地工作,他们不怕脏不怕累,每天工作在采油一线,来自汉、藏、ng古、哈萨克、俄罗斯、维吾尔、满等各民族的那些年轻姑娘小伙子,那里有时间去讲究吃和穿,他们只是一n心思的放在了采油。同时他们的口号就是:“不lng费一滴原油。”

时间已经到了深秋,随着秋风渐凉、严寒逼近,艰苦创业中的采油工人们迎来了第一道难关——如何在高寒地区使油田度过冬季生产关。

油田创业初期,建设者们面对严寒,自己动手打土坯、拉红砖,他们同时安排好了自己住的地方,然后就是积极地想办法保证生产不停下来。用“土法”保温炉战胜了严寒,保证了油井的正常生产。李振华对此创举连连称赞,并饶有兴趣地称之为——“火炕”保温。

这时候的克拉玛依油田根本就没有道路、寸草不生,交通十分不便,使用最频繁的交通运输工具就是骆驼。油田物资、生活用水,生活物品更是奇缺。创业者们就是在这种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迎接着高达12级的狂风肆虐;夏季历经如火戈壁的炙烤;秋季忍受着成群蚊蝇的叮咬;冬季饱经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日夜奋战在油田。几幢土坯平房,就是办公室和指挥生产的场所。每到入秋后,来自老风口的西北风都会准时掠过克拉玛依这片土地,冬天的气温常常在零下35摄氏度左右,加阵阵刺骨的寒风,简直冻得人难以忍受。

当时,几十口油井的井口、采油树、管线都ǒl在外的“光屁股”,为解决油田过冬这个大问题,采油职工们自发展开了“想方设法搞保温,确保油井好过冬”的“土法”保温大会战,全线修起了井口、管线、计量站、油罐、烟道的保温炉。

开发初期的克拉玛依油田保温方法主要有两种:最简单的一种就是东营的方法,工人们从戈壁深处割来芦苇,扎成苇把子,把采油树严密地包裹起来,再在表面抹草泥。而另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方法就是垒砌“高温长寿炉”。所谓“高温长寿炉”就是炉子温度能保持在摄氏100—150度、能连续使用半年、至少也得三个月以,不返工、不修理的炉子。

为保障土炉子的寿命和保温效果,职工们又热火朝天的“大搞高温长寿炉竞赛”活动,加快了全部保温工作进度。初期时,采油部n管理的一口井井口被冻。总工程师立即提出建议:“还是把保温炉先建起来,才是最可靠、最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高天明一声令下,全体工人说干就干。当时的戈壁天黑得早,夜晚温度低到将近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泥浆刚刚和好又马冻成硬块,井边又没现成可用的砖。然而职工们没有放弃,他们从二百米外的地方运来砖块,把泥浆和在离工地三十米外的火圈中间,就这样,不到两个小时,烟囱砌好了,井点着了火。大家坐在炉边等了一个半小时,井里忽然发出了哗哗的声响。“油解冻了,油流出来了”大家欢呼雀跃,高天明、总工程师和全体工人的脸都l出了舒心的笑容。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试验,在保温炉建造方面总结出了一套完整、有效的修炉方法,即:低炉膛、宽烟道、高烟囱、拐弯小、泥沙均、内壁光和带坡度。按照这种要求修建出的保温炉,不仅温度高,而且寿命长,不能不说刚刚脱离了农业生产的农民们,有着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把在农村的一些办法用于工业生产,也是非常有效的。

由黑油山采油队管理的高温长寿炉建得最有特:它是按照采油树的形状用红砖砌起来的,这样可使整个采油树处于温暖之中。该保温炉从一开始使用,不但炉温高,而且一直用到现在,依然完好无损。由于工作抓得细,黑油山采油队修建的90以的保温炉都达到了合格,燃烧正常的要求。

及时做好油田各项防冻保温工作,让油井冬季能正常生产,是保证胜利完成全年原油生产任务的关键。因此,以高天明为首的克拉玛依油田的领导,把这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来抓。他们从矿区各单位和油田处内部共抽调了1000多名职工,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组织了一场油田保温大会战。采油部n广大职工干劲十足,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提前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

炼油厂那边也在发动群众,为了前线的成品油生产而努力工作着,他们把原油通过运输送到了炼油厂,一开始他们先是用最原始的办法来炼油,把一只油罐密封好,面接一条长管子,用于冷却,下面就开始用火烧,经过加热以后第一次出来的蒸汽经过冷却以后出来的就是汽油,而稍后十几分钟再出来的则是水,不以后再流出来的就是柴油了。

这种原始方法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每把一罐油炼完以后就要对大罐进行清理,这就费事了,没有合适的工具,只能是人下去进行清理,结果当人出来以后,那浑身下就全是黑的了,但是式人们没有一个怕苦怕累的。

他们就是用这样最简单的设备,保证了前线的汽油。然后再新的设备,由东营那里的工厂可以生产出高标准的炼油设备,克拉玛依已经向他们定购了设备,经过了长途的运输,把设备送到了新疆,然后再进行安装。

所有的工作全是由中国人自己完成的,所有的技术人员全是自己的东营培养出来的,现在的克拉玛依油田是不能让任何外人知道的,只是由中国人来进行生产,这里先不用外国人来掺合。等到我们完全建设好以后再公布出去也不晚,当然了,这里面还有一个与清朝庭的问题,现在这样做也是为了不告诉他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一念成婚,归田将军腹黑妻 医娘傲娇,无良病王斩桃花 绝世俏仵作 庄亲王福晋 将心独宠,下堂妻的春天 虎将去抗日 凡人歌 超级兵工帝国 晚明之我主沉浮 父皇的嚣张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