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佛谈(1 / 2)
盯着眼前的这杯茶水,里面会不会有毒?或者是迷药?孤身一人前来,是不是太大意了。
“小兄弟不要慌,我这么大年纪了,不会害你的。”这老和尚似乎洞察张英想法,首先出言安慰他。然后举杯喝了一口茶。
见状,张英也只能举杯喝茶,毕竟气势不能弱。
“小兄弟出身道家门派,对我佛了解甚少吧。”老和尚说。
张英点点头,认可老和尚的说法。
“呵呵,佛道皆是修行法,只是修行的‘气’不同罢了。”老和尚笑道。“你可知这世界上什么气最多吗?”
什么气最多?空气最多!张英在心中吐槽一声,但是他知道此气非彼气,他还真不知道什么气是最多的,在他的感知中,天地间的气都差不多,都蛮稀少的。
“不知道了吧!天底下最多的‘气’是‘人气’。”老和尚笑着说。
张英用看智障的眼神看老和尚,这老和尚逗我!老和尚笑笑,说:“这就是我佛家和你道家最大的不同。道家修的是实物,佛家修的是虚物。道家修的‘气’都脱胎于具体的实物,比如‘金气’出自金属,‘木气’来自植物,‘水气’生于水,‘地气’发源地。这一切‘气’都是有实物印证的。”
“而我们佛家则不然。既然天地万物都是气构成的,那么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些感情是不是气构成的呢?”老和尚问道。
张英想了一下,人的情感是人大脑活动的产物,用某些理论来说,这些也是‘实物’。只是这理论太离经叛道,同意的人不多。只是想不到这个世界的人居然想到这份上。
“这些当然也是‘气’构成的!但是他们都属于‘人气’的分支。都是由人产生的,其实动物也能产生,只不过量很少,植物据说也有,不过产生时间太长又太少。后两者基本被忽略。”老和尚自问自答。
“第一位用‘人气’修成道的人,就是我佛家祖师。他本来没有修行的资质,但是他不甘心,总是想着怎么踏上修行路。加上他天资聪颖,居然给他寻出一条利用‘人气’修行的道路。”
“这‘人气’脱胎于人,自然对人的亲和高,而且修行起来危险性低。没有资质的人也能修。而且人气产生于人,只要人多就能修行,消耗的资源不多。这样一听,是不是觉得这才是最完美的修行之路?”
老和尚笑眯眯的说。张英也不自觉的点点头。他想起自己为了吸纳‘金气’而孜孜不倦的努力。虎踞观的弟子为了修行资粮而踏上艰苦的旅程。
“这人气啊,只要人多就能产生。而我们只能选择一种人气修行。我天竺寺一脉,选择的就是喜气。喜气好啊,人只要快乐,就会产生喜气。越快乐喜气越多,快乐无上限,喜气就无上限!”
张英一下懂了。所谓‘人气’就是人的情感之气,并不是人产生出来的体味……而是激烈的内心活动产生的气。这种东西当然是没有上限的,大脑活动越激烈,这种气就越多……
当初想到这个的人真的是个天才……能将这个真正利用起来修行的,也是个鬼才,给这样的大神跪了。
所以,这锦竹城到处是戏台子,到处是相声、唱戏、杂耍和逗乐子。反正能让大家快乐的都整上,让这喜气高涨起来!
“这佛家修行法,实在是太神奇了!”张英感叹的说。
“这是一门魔道。”忽然老和尚语出惊人的说,张英都愣了。
“人气是脱胎于人,我们虽然吸纳起来简单,但是这东西太容易影响人。我们是吸纳者,万千喜气于我身,我是不是也喜气无边?”
张英听后点点头,这是正常的。他吸纳‘金气’修行,他的法力中都有‘金气’的特性,锐利、坚固而冰冷。这和尚吸纳喜气,自然法力会有喜气,而喜气是大脑产生的,应该和他们结合的更加深。
“过犹不及,沉迷此道的,终将被此道埋葬。如果我们沉溺喜气,终究会喜极而亡,这个时候,喜气不再是修行资粮,而是修行毒药。吸纳得越多,死得越快。”老和尚叹口气。
“我佛家一道,以人气修行,却也不能沉溺于人气。要保持平常心,要有超脱境,秉持一心,才不会被人气影响,才能做到利用人气修行而不被人气所奴役。只有这样才不会死在修行路上,从而修有所成。”
这个时候,一句佛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从张英脑中冒出。
老和尚继续说:“说得容易,做来艰难。尽管我们读佛经持本心,见情忘性。却又有多少同道死在人气侵染之下。没有大智慧,大毅力,是修不成圆满的。”
“既要浸染其中,又要超脱其外。何其难,何其难!这是一门魔道!”老和尚艰难的说道。
“我们天竺寺,最盛的时候法师三名,沙弥七十有余,童子数百。到了现在,法师已经圆寂,沙弥只剩三个。童子两人。”
“我现在已经不敢修炼,怕修着修着就暴毙了。我天竺寺的传承可不能在我这里断绝了!”张英默然,修行之道不进则退。老和尚这样做显然是危险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