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动力时代 > 第229章 华夏的工业体系现状

第229章 华夏的工业体系现状(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乡村神农 跨界巨星 全职狂婿 超级全能控卫 乡野风流小村医 神邸之门 死亡通碟 第一至尊 风浩宛欣 我女友是外星人

于是,太祖等华夏领导人确定将川、贵、云、陕、甘、宁、青和鄂、豫、湘西部作为三线战备后方。

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实行军事包围。对新华夏的威胁依然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由于当时对苏联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和接受苏联经济援助,实际上将苏联作为大后方,建设重心放在东北、华北地区。建设战略后方的问题并不紧迫。

然而,960年华苏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对我虎视眈眈;

盘踞在台湾的蒋校长政权咄咄逼人,妄图反攻大陆;962年,印度在华印边境挑起事端,直接导致华印军事冲突。

964年,美国制定了绝密报告《针对**华夏核设施进行直接行动的基础》。试图出动空军袭击华夏即将进行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的核基地,并打算联合苏联进行。

美国总统约翰逊和国务卿腊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就此进行了讨论。并与台湾进行了具体商议。

美军航母在台湾海峡举行了核战争演习,964年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舰发生激战,越南战争规模扩大,并延烧到华夏南部地区,琼岛和北部湾沿岸都落下了美国的炸弹和导弹,直接威胁华夏安全。

面对战争威胁。太祖和**中央毅然决定,中止原来“抓吃穿用”的“三五”计划设想,月9日。李富春、罗瑞卿联名向太祖和中央提出了《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

0月0日,中央工作会议通过并下发了国家计委提出的《965年计划纲要(草案)》。决定从964年起转而加紧进行战备工作,在云、贵、川、陕、甘、宁、青等西部省区的三线后方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工业、交通、国防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地区,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离东南海岸线七百公里以上,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为理想的战略后方。

面对战争威胁,华夏人民不得不付出暂时不能更快地提高生活水平的牺牲。969年,在珍宝岛发生华苏边境大规模武装冲突,苏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用“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消灭华夏内地核基地的计划,并打算联合美国进行。

面对再次的战争威胁,太祖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打一场恶仗”的号召,于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响彻天南海北,每一位华夏人都同仇敌忾,全民备战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华夏的三线建设掀起了第二次**。

大三线建设历时964---97计4年,若包括95---964的前期6年共20年整,核心时间段为964---972计年,横贯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中,国家在主要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亿元巨资,涉及6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重建、搬迁、合并,整个工程规模史无前例。

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民工的建设者,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

他们露宿风餐,肩扛人挑,用十几年的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星罗棋布的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随着成昆铁路与贵昆、川黔、成渝铁路相连,构成了西南环状路,并有宝成、湘黔、黔桂三条通往西北、中南、华南的通道。彻底改变了建国前西南几乎没有像样铁路的历史。

在铁路交通先行的前提下,西南诸省的工业进行全面深刻的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备的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体系,奠定了现在的发展基础。

其中一部分后世被称为西部脊柱,如攀支花、泉酒、川金等钢铁冶金基地,泉酒、昌西航天卫星发射中心,葛洲坝、刘家峡等水电站,六盘水、渭北煤炭基地。长城、水城等大型钢厂,州贵、汉中航空基地,川西核工业基地,长江中上游造船基地,四蜀、江汉、长庆、中原等油气田,重渝、豫西、鄂西、湘西常规兵器工业基地,鄂省华夏第二汽车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锅炉厂等制造基地,华夏西南物理研究院、华夏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

这形成了华夏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华夏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带动了华夏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

国防科技工业方面。形成了以重渝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以都成为中心的航空工业基地、长江上游的船舶工业基地以及以阳绵为中心的国防尖端科技研制基地,足以为现代化军队提供种类齐全的武器装备。形成了坚固的战略大后方,“华夏的避难所”!

而今,这一历时二十年的宏伟工程,基本上全部竣工。

这也是杨卫平下决心启动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时机。

因为,这个时候正是中央制定的“4计划”全面实施的时候。

“4计划”,是97年月5日,国家计委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对前一阶段和今后的对外引进项目做出总结和统一规划,建议今后~5年内引进4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被通称为“4计划”,是继苏联援建的“56项”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引进计划。

在60年代华苏关系破裂后。华夏的对外贸易处于萎缩状态,太祖曾考虑扩大同西方的经济引进。但是,由于西方的继续封锁,只从法国、英国引进了一批汽车和石油化工制造设备。到“文革”前期,对外引进几乎完全停顿。

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发生了经济危机,急于寻找海外市场。华美关系缓和,华夏重返联合国,打开了西方对华夏的封锁,为华夏扩大对外引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4计划”的基础上又陆续追加了一批项目,计划进口总额达到54亿美元。

利用这些设备,通过国内配套和改造,总投资约200亿元,兴建了27个大型工业项目。投产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项目有武钢的7米轧机、从美国引进彩色显象管成套生产技术项目、利用外汇贷款购买新旧船舶组建远洋船队项目、购买英国三叉戟飞机项目等。

“4方案”促使华夏的外贸有了突破性的发展。97年对外贸易总额是970年的24倍,974年更达到970年的2倍。成套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促进了华夏基础工业,尤其是冶金、化肥、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上一世,由于先东后西的国家政策,使得西南地区多项三线建设中建立起来的工厂、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陷于困境。许多三线建设单位由于位置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

这一世,杨卫平完全可以通过他现今的特殊身份,更进一步加强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力求让这个“微缩的华夏”,变成华夏的核心工业地带,从而减缓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并缩小其规模。

成立精密集团公司,就是启动西部大开发致关重要的一着棋!

依托大三线建设的基础,借助“4计划”的东风,通过他在国外的人脉关系,引进外购一部分用于基础加工的通用精密机床,自主研发高精密和超精密数控机床,在西南核心工业地带建立起现代化的精密工业母机体系,从而一举奠定西南重工业在华夏无可动摇的核心地位。

同时,组建精密集团,从全国各地抽调技术骨干,也是杨卫平对国内地方官员思想动态的一次试探。

他想知道,这个时期的华夏官员,有多少人会因为个人的权益而无视中央全国一盘棋的宏观大局,从而影响到国防建设大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无限之黑暗武装 墨九 地府客栈 追夫系统 神念无敌 为圣 无敌战仙 论科学修仙的重要性 武侠之楚王 穿书之我有特殊的御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