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二回(1 / 2)
永康王,身有战功的外姓王。
黛玉心头一惊,低头不语,耳边传来的议论声也好似听不见,兀自想着心头的事。
上回纪远澜来时,雪雁也提了纪远澜出身,她倒是知道纪远澜出身贵胄,家族显赫,只是想不到竟然和永康王还有瓜葛。
难怪当日纪远澜来府上的时候,阵仗那么大。
刚才她随贾老夫人来时,匆忙间往里面瞥了一眼,坐在主位的妇人应该就是纪远澜的母亲了。
“怎地就是在说你的坏话?你眼里还有我这个母亲?要是有,你早该收拾东西回王府,你赖在这好意思,我也不好意思让你再在这里给人添乱。”永康王妃抬眼看着纪远澜,嘴上训斥,倒是一脸笑意。
永康王妃是当今太后的妹妹,尽管姐妹相差是十岁有余,却姐妹情深,连当初和永康王的婚事都是太后指的。
闻言纪远澜走上前弯腰施礼,“母亲说的是,可过几日就是宝兄弟的大喜日子,我怎好在这个时候回府,好歹也得等我喝了这杯喜酒不是。”
永康王妃瞥一眼纪远澜,人是她生下来的,眼睛一转就知道在打什么主意,闻言看向贾老夫人。
“原来是府上有喜事,恭喜老夫人了。”
贾府众人面色一变,这件事情让纪远澜这么一说,哪里还瞒得住。
贾老夫人先反应过来,放下手里的茶点头道:“小王爷说得不假,我那孙儿同薛家的大姑娘自幼相识,又是母家姨姐,感情深厚,自是定下了婚事,他父亲就要去江西赴任,所以趁着他在京中时便把亲事办了,也让他父亲放心赴任。”
“母亲,我这回可不是在骗你。宝兄弟就在外面坐着,还有未过门的薛大姑娘也在,当真金玉良缘,天生一对。”纪远澜说完寻了个位置坐下,拿出扇子一脸笑意,“前阵子你还惋惜贤妃早去,贤妃娘娘几个妹妹可同她一样才华横溢,此刻也在外面坐着。”
偷梁换柱这一招也想得出来,亏得贾府还是国公府,竟然做出这种事,他要不识得黛玉便罢了,只当做一桩谈资同别人随口提及。
可如今黛玉还住在府上,前两日还险些病重见阎王,这些人却忙着替浑浑噩噩的贾宝玉冲喜,想了这么个阴损的招。待婚事成后,贾府里的下人拿黛玉当什么看?怕是个笑柄。
要把人接出去,也得先让黛玉看清了这贾府到底是不是她能依靠的。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枉了林如海将女儿托付给贾府的信任,贾府上下倒真是一心。
这桩婚,不仅要办,还要大操大办,让京城上下都知道贾府和薛家结了亲,贾宝玉娶了薛宝钗。
趁着贾老夫人和永康王妃说话的时候,纪远澜往外看了眼,视线落在黛玉身上。
身上伤口看上去是愈合了,可下面的肉还烂着,得挖掉了烂肉才能好彻底,不然稍一碰着就会疼。
“让你胡说!”
永康王妃见贾家众人听到贤妃时神色变化,低斥了一声,“贤妃在宫中贤良淑德,又饱读诗词,这一病不起,老夫人还请节哀,这一家儿女,全是老夫人教导有方。”
闻言贾老夫人轻叹一声,拭去眼泪,便让鸳鸯去请几位姑娘进来见客。
帘子掀开,鸳鸯带着两个丫鬟走到偏厅,看了一眼众人,点头示意后道:“老太太让两位二爷和奶奶还有姑娘进去。”
众人起身,互相看了眼,只有黛玉低着头走在后面,不言不语,心事重重。
怎么忽然让他们进去?
待众人进到正厅,贾老夫人和永康王妃一一说了名字,行过礼,才让众人坐下。
“既然来了,不妨用过晚饭再回王府?”
“有老夫人挽留,倒是不能拒绝了。”永康王妃失笑,点了点头,“我看宝玉同薛大姑娘倒真是天生一对,老夫人日子定下后,喜帖可得送到王府,我好备一份礼。”
话音才落,便见在座除了纪远澜和永康王妃、贾老夫人外所有人脸上神色都有了变化,几乎下意识看向黛玉。
贾宝玉一下站起来,看向王夫人,“母亲,你同我说的不是这样,我——!祖母,我和宝姐姐什么事,我怎么不知——”
“住口!”贾老夫人忙斥道:“宝姐儿脸皮薄,你脸皮也薄吗?婚姻之事父母、媒妁,王妃方才才道你这性子同小王爷相投,容小王爷在府上多住两日,吃过你的喜酒再回王府。”
贾宝玉愣住,忙看向黛玉,小声叫了句,“林妹妹?”听见这三个字,黛玉手指绞紧了绢帕,低着头不说话。看来,她倒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这傻子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