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狱模式的科举之路(1 / 2)
曾芸芸借助水盆中的倒影看了看自己,容貌倒是天生丽质,而且眉眼与之前的自己有些相像。只是这具身体太瘦弱了,明显有些营养不良。
不过看看家徒四壁的环境,她又觉得之前能活下来都算不容易了。
过了一会,肖平回来了。
看到曾芸芸起来了,肖平立即露出了笑脸:“芸芸,你感觉怎么样?饿不饿?我现在就给你做点吃的。”
说着,肖平将手中黑乎乎的一块碎银子递给了曾芸芸。过去,二人有限的钱物,都是曾芸芸掌管。
曾芸芸愣了一下,没有接银子。她问:“大伯母来是为了什么事情?”
肖平迟疑了一下,道:“就是书院的事。”
曾芸芸想起了刚才听到的一些内容,再加上脑海中的记忆,问:“她逼你退出书院?你答应了?”
肖平笑了笑,一边将银子放下,一边道:“嗯,答应了。不过不在书院也一样读书。”
曾芸芸继续追问:“那参加府试的名额,你不要了?”
肖平却道:“你还不知道我的情形吗?留在书院,我也得不到名额。倒不如老老实实参加县试,通过了自然可以去参加府试。如果连县试都过不了,我去了府试也是浪费一次机会,还平白被人笑话。”
曾芸芸叹息了一声,任由肖平去忙碌,心中却在想以后的出路。
作为文史双博士,稍稍结合身体原主人的记忆,她很容易就判断出,现在是公元1573年,也就是大明万历元年。
若是按照历史原有的轨迹,明朝还有八十一年才会灭亡,这点倒不需过多担心。她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这个时代立足。
在明朝,士农工商,这四民几乎构成了整个社会的阶层。
做生意,她没本钱,也没那脑子。当个能工巧匠,她更没那本事。做农民,肖家倒是有几亩薄地,可一没良种,二没化肥,三没机械,不可能有出头之日,甚至混个温饱都难。唯一的机会,便是做个有功名的读书人。
想到这里,肖芸芸又是一声叹息。穿越就穿越吧,偏偏依然是女儿身。可在明朝的现实社会中,压根没有黄梅戏《女驸马》中女扮男装考状元的可能,想当个女童生都没机会。女人想要独立是很难的,更不用说出人头地了。
当然,以曾芸芸的才华,还是有很多事情可做的。无论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见识、还是现代教育中积累的知识,都是这个时代的人所不具备的。可是,要将见识和知识转化成财富,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比如曾芸芸现在写出一本《红楼梦》,保准很快就被官府捉过去。影射朝政暂且不说,单单是作品中包罗万象的内容,怎么可能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能掌握的?她极有可能被当成妖怪对待。
因此,她的希望暂时只能寄托在肖平身上。
穿越前的曾芸芸是比较懒的,读了二十多年的书,早已厌倦了,这辈子若是能找条大腿抱一下也不错。
可是看着在那里笨拙生火的肖平,肖芸芸又是一声叹息。
在这具身体主人的记忆力,肖平的人品很好,尤其是对曾芸芸,俨然是把她当成最亲近的人。在旧社会,这是难能可贵的。就像刚才,为了留下曾芸芸,他不惜放弃参加府试的机会。相依为命的环境中,这种宝贵的情感触动了她,让她不忍抛下肖平而去。否则,穿越来的曾芸芸完全没有必要继续原来那个曾芸芸的轨迹。
和她一样,肖平也没有经商、务工和种田的能力。曾芸芸的希望就寄托在他读书上。可是,肖平在读书上的天赋实在说不上优秀。在曾芸芸的记忆里,肖平经常手捧着书本学到深夜,可是在书院先生的眼中,依然是朽木一块。
毕竟,书院虽然兼顾启蒙,但最主要的还是培养科举人才。而科举,并非死记硬背这么简单。如果先生看到某个学生没有赢得科举的可能,便不愿意耗费精力在上面。他们都清楚,能给自己扬名并带来实惠的,还是那些能考出来的学生。
肖平在书院的学习情况,在家族中并不是秘密。正是因为他在读书一途看不到希望,大伯、大伯母才会一起唱双簧,软硬兼施夺走在书院的学习机会。
肖平的父亲也是读书人,而且考中了秀才,在书院的学习机会正是他父亲当年争取来的。虽然他父亲后来失踪了,但是族长也并没有说要拿走这个名额。因此,只要族长或者书院不发话,谁也夺不走这个机会。可是,肖平自己却放弃了。
曾芸芸想了想,觉得认定肖平没有读书天赋也不准确。他的记忆力很好,只是领悟能力太差。可是,八股文发展在万历年间,四书五经都被考遍了,开始出现很多偏题、怪题,之后张居正还会在科举里下手,施行一些改革。这时候若是没有悟性,单靠死记硬背,顶多考个童生。看起来,要对肖平加强辅导啊!
曾芸芸的心情刚刚释怀了一点,可是想到所处的年代和地方,她再次发出一声叹息。
在明朝,江西的科举之强令天下士子眼热。
洪武十七年,经过十余年的酝酿,朝廷公布了科举成式,决定在洪武十八年重开科举。永乐以后,专重科目,科举中尤重甲科进士。
从明朝前期开始,江西的科举便展示了强劲的势头。
一行行数据立即出现在曾芸芸的脑海中。她发现,穿越之后,她前生看过的书,几乎是像刻盘保存了一般,十分清晰准确地被记了下来,每一个标点,每一个数字都没有漏过。在她的记忆中,明朝的科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