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鹅毛笔(2 / 2)
经过几次实验,石小凡成功的做出来了几支鹅毛笔。
制作鹅毛笔,最关键的步骤是削。大部分是用剪刀在羽管根部斜切一刀,笔头再用小刀修整。
斜切角度要适中,留成30-40度最佳,可保持储墨量不能过少或过多。
在靠近笔尖,手指握处的鹅毛必须剔干净,否则在书写过程中极其碍事。
有些使用者也许是考虑到便捷,整根笔杆的毛全部都会剪光,只保留笔杆。
鹅毛笔制好以后,石小凡蘸了一些墨水在纸上书写起来。虽然三两个字就得蘸一下墨水,但书写速度很明显比毛笔快的多的多。
重要的是字体也小,一张纸可以写数百个字,而且鹅毛笔用起来颇为顺手,让石小凡多多少少找回了一些小时候的感觉。
他用的是徽墨,徽墨以松为基本原料,掺入二十多种其他原料,经过点烟、和料、压磨、晾干、挫边、描金、装盒等工序精制而成。
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宜书宜画,素有“香彻肌骨,渣不留砚”之美称。
徽墨墨色历千年而不褪,油墨黑润赛漆,淡墨丰韵如神;用于书画变化无穷,妙趣横生。它的两面还镌绘各种图案,美观典雅,是书画艺术的珍品。
“哈哈,成了!”石小凡大喜。这东西做出来,改日回宫让官家看看,赵祯以后用来批阅奏疏也会方便的多。
“来福!老子的大鹅炖好了没有?”
……
会州城,城中百姓都被召集到了衙门外。
袁泰站在衙门口,他看着这些惊慌失措的百姓,开始了他的战前动员。
“会州城的百姓们,我是你们的知州袁泰!今日将大伙儿召集到这里来想必许多人已经清楚了。西夏军要打进来了,他们想吞我大宋,我们答应不答应!”
众人沉默,没有掌声、没有热血沸腾、也没有慷慨激昂,百姓们没有升华到一个国家的高度。他们想的,是怎样保护好自己的家人。
那就说自己的家人,这似乎早在袁泰意料之中,他清了清嗓子:“你们想不想保护好自己的家人?”
这次有效了,百姓中有几个青年振臂高呼:“想,想!”
虽然声音寥落,袁泰还是适度的表示了他的满意:“很好,可是一旦城破,迎接你们的就将是西夏蛮人的烧杀抢掠!你们不想自己的妻子儿女被蹂躏,不想自己的父母家人被杀害,就跟我一起上城墙,保卫会州城!”
然后百姓们有反应了,其实这不需要多大的动员。在边关生活这么多年了,大家都知道西夏人的残暴。
古代战争,为了使敌人臣服,屠城的事经常发生,惨无人道惨绝人寰的事更是习以为常。
老百姓知道,城在百姓在,城亡迎接他们的,只能是敌人的屠刀。
“保卫会州城,保卫会州城!”百姓们纷纷振臂呐喊着。
袁泰微微一笑,终于放下了半个心。他让衙役带着百姓,凡是能帮得上忙的,都上城墙运送石头、兵器之类。
尤其是城门口,这是重中之重。袁泰挑选出一些年轻力壮的,跟着士兵一起守护城门。
城外,似乎已经听到敌人战马的嘶鸣声。
袁泰吃了一惊,他慌忙带着几个衙役上了城头,只见城墙上史文焕正呆呆的看着城外。
袁泰回头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无数的西夏军马,黑压压的一片连着一片。面对这么多敌人,会州城绝对无法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