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七章:朕的外挂咋样?(1 / 2)
宵禁,真的是个好制度。
至少自有史以来,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时候都是有宵禁的。
但说来说去,宵禁最大的作用还是对于治安方面的好处,这样可以使一座城池在夜间这种天气情况极为不利的前提下,保证整座城池的安全。
可宵禁也不是没有弊端。
如果没有想过要推广商业,大力发展经济这一目的的话,那么宵禁取消与否,就显得无关紧要。
在一个商业发达的朝代,却还在进行着宵禁?
对不起,这种画面的确没有看到过,除非是军事管制时期。
夜间对于商业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李元吉没有仔细的去研究过,但是就在后世而言,其实大多数的个人消费,都是在日落以后进行的。
虽然现在的整体社会情况暂时还达不到那一步,但有一点是无需质疑的,宵禁对于商业而言,是有害而无益的。
唐朝实行的是坊市制度,这是一种双重制度,坊市即负责管理,也负责维护。
这种制度的好处在于,夜间的时候,坊门关闭,所有人不准离开,但是在坊内还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只要不是太晚,或者聚集,一般不会引起坊市的注意。
但是当今的商业问题,却发展的有些严重偏科,除了东西两市以及太平坊以外,也只有新建的两座交易市场属于纯商业区或半商业区,其他的坊市,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商业性质的行为。
“取消宵禁的好处有三,其一商户可延长经营,百姓不必抢在白日哄抢,其二商户延长经营,必定会使员工加班,加班就必然要开具额外的酬劳,比如一些生意更好一些的地方,特别是太平坊那里,臣估摸着现有的人员是远远不够用的,所以,他们应该需要再雇佣相等数量的员工来进行交替,这样一来,会有更多的人获得工作机会。
其三朝廷的税收会有所增长,但具体增长多少?这个臣暂时还没有考虑到。”马周没有想到李元吉竟然会找自己了解关于取消宵禁的事情。
这件事情马周也是思考了很久,当然,这个提议并不是马周最先提出的,而是刘善最先提出来的,并且几人共同商议,采证,推演。
虽然已经提了出来,但因为没有前例可寻,所以他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所进展的速度也很慢。
特别是在被房玄龄给怼回来了以后,马周对于这件事情也稍稍有些不太上心,房玄龄说的对,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各地发展经济,而发展省的任务,是要先在每个州扶持起一座城池,然后辐射周边。
听着马周说出的三点,李元吉无奈的摇了摇头,当然,这不是否定,而是无奈。
自己身为后世人,从没有经历过宵禁的夜晚,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理解,肯定比马周更多一些。
现在他们不过是摸着石头过河,什么情况都只能自己一点点的去讨论,去试验,等发现了问题以后再去调整,去整顿。
这种方式效率很慢,但却是发展途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换句话说,虽然对于这方面自己也不是什么专业性的人才,但是仅凭着自己现在知道的这些,就足以能让唐朝在这方面少走一二十年的弯路。
是不是觉得很夸张?很装掰?
其实不然,如果让一个后的官员穿越到清朝慈禧太后的身上,那么清朝最终的结局会怎样?
不说烂不烂,甲午战争是肯定不会败的,工业也是必然要大力发展的,因为所有后世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他们不知道,他们还守着那些陈旧的观念。
所以,李元吉觉得自己这个外挂还是挺强的。
“虽然这三点都在点子上,但你说的这些也太过片面了些!”李元吉继续开启了调教模式,发展省对于很多人看来都是一个没什么实质作用的衙门,但只有李元吉才知道,自己是对这个衙门寄予厚望的,他们的思想认知,必须要跟上自己的步伐,不然的话,自己一个半吊子水平的皇帝,是很难拖着整个大唐前进的。
“宵禁的目的是为了治安,如果取消了宵禁,治安问题如何解决?让武侯也跟着加班加点?让其他负责这些的官员官吏也跟着加班加点?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官吏也是人,他们不可能不知疲倦的整日工作。
夜间经营,最大的问题还是安全问题,如何防火?一但出现了问题,又该如何应对?”李元吉直接提出了两个问题。
是的,夜间经营,最大的问题就是防火。
古代不是现代,照明全部靠灯,现在照明靠的是火,靠的是油灯。
油灯也是要钱的,蜡烛价格更贵,这样搞得话,无疑会增加夜间经营的成本,如果生意火爆倒还好说,可若是生意不好又该怎么办?一旦百姓不习惯夜间出门,商家忍受不了这种高昂的成本,加价或者关门怎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