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水田阻敌(2 / 2)
之前鲁王朱以海监国时,越国公方国安叛降清廷,率军回击绍兴府。
张国维闻知,回家召二子问其生死态度,长子张世凤即表示决不偷生,次子张世鹏应答稍缓,张国维即以石砚掷击。
张世鹏泣对,“从容尽节,慷慨捐躯,儿等甘之如饴,唯祖母年迈八旬……。”
张国维听后,夜里穿戴衣冠,向母诀别,从容赋《绝命书》三章,又写“忠孝不能两全,身为大臣,谊在必死。汝二人或尽忠,或尽孝,各行其志,勿贻大母死,使吾抱恨泉下!”
后来绍兴府因吴争派军回援及时,加上方国安所部半路哗变,绍兴府才转危为安,可这三章《绝命书》却因此而流传开来。
时人都知道,张国维张尚书的铮铮铁骨。
面对与敌骑兵的聚遇,张国维迅速控制了军队的指挥权。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随行朱以海如今只是一个藩王爵位,挂了个参政之名。
张国维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诸般官爵,其地位已凌然于朱以海之上。
尚且以兵部尚书掌控指挥权,更是无可指责。
张国维接手军权的第一道令,就是让大军迅速向道路两侧散开。
这道命令,就是明军可以抵挡鞑子骑兵的关键。
江南多河流,更多水田,这一路行来,怕是找不块旱田的。
水田,顾名思义,自然是田中积水,人踩下去,那就是“咕唧”一声,直没膝盖,就更不用说是千斤重的战马了。
张国维的这道命令,拯救了这七、八千明军,彻底抵消了鞑子骑兵的优势。
将一场本该是铁血的遭遇战,愣是打成了一场农夫在田中的群殴。
瞧那场景,鞑子骑兵战马深陷泥沼,百驱不得脱身,被明军的箭矢射得是狼狈不堪。
但鞑子反应也快,既然追不上,那么干脆就立在原处射箭,这可以他们的强项。
于是,明军开始出现大量伤亡。
张国维随即下令,往后撤退百步,脱离鞑子的有效射程。
刚征召的五、六千壮丁,那可是田里的能家好手,在水田里奔跑,可比鞑子轻泛多了,他们迅速脱离至百步外。
这样,局势又稳定下来。
博洛一看这样下去不对劲,自己就象被捆住手脚的巨人,使不上劲,于是他下令,全军后退至官道。
这个命令确实解决了鞑子骑兵面临的被动,可同样鞑子也无法再对明军起到威胁。
双方就这么遭遇、交战,然后迅速脱离,僵持起来。
明军立在水田里,鞑子站在官道上,双方虎视眈眈对视着,如果目光能杀人,估计早已尸横遍地了。
但相对来说,博洛的压力更大,前面说过,他是知道多铎所承受的压力和心中意图的,博洛知道,如果放任这只明军进入驿亭要隘,那么驿亭的防守力量会更强。
多铎强攻,就会遭受更大的伤亡。
博洛很清楚,必须将这支明军消灭。
同时,博洛在刚刚的交战中,已经清楚地看到这支明军里有引起人不一样,有许多绍兴府小朝廷的重臣,还有一个从衣饰上看可能是王爷,而如今绍兴府唯一的王爷就是朱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