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卷亲笔点状元(1)(2 / 2)
“回去啊,为什么不回去,都说曲国地广人多,风流才子一大堆的,我这次到是更想看看有没有这么个奇葩的存在。”说到最后那着实是兴奋的语气!
曲城内继文会过后又迎来一次热闹的阶段——科举举办在即,这次科举参赛的除了各地的学子之外,还有文言院和尚武坊的所有弟子,人数规模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所以整个曲城热闹到了空前的程度,客栈等地方是又一次赚的盆满钵满,科举在即整个曲城内讨论的最热烈的不是科举的题目,而是这次状元的标准。
自科举成立以来这是第三次了,每一次的方式标准全部都不一样,第一次是公开的文试,在状元楼里透明的进行,不论出身只论才学。那一次状元是孟思源,这个结果当时引起了轰动很多人不服,但是摄政王一句不服的可以马上离开,想为曲国效力能为曲国效力的大有人在,你们要走便走,这种沽名钓誉之人,本王不要也罢。
然后真有些人离开了,本以为会被再请回去,只是他们都低估了这个王爷的决心,而且后来孟思源所作所为真真让人信服,除了在文言院的管理上,出了一大批骄奢淫逸的子弟之外。
第二次是三年前举行的,也是在曲城里,不过采用的是考试制度,对于学子的答卷采取公开评阅的态度,即每一份答卷都公开在放榜栏里,里面阅卷考官的评语,阅卷考官是谁,一一清楚的写着,以此来防范徇私舞弊事件的发生。然后经过一层一层选择,足足经过了一个月才选出三甲人选。
换句话说这次考试比较的也是真才实学,不过是在入选的时候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名次上有了变化,这些特殊原因往往是亦静自身带来的,她性情偏执,有时候还有些古怪,对于事物的第一印象有着不可磨灭印记,所有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凭直觉做事的,比如徐先忧,就是因为他考卷上对她的所作所为大批特批让她想到了司马迁来着,想看看他是不是真是这么个硬骨头,所以才挑中了他。
第三次科举举办之时刚好是黑琪死后一个月不久,当时朝堂上谁也不敢惹亦静,她也不理任何人,径自发傻发呆发霉了两个月因此科举也被取消了,听说很多学子有意见,最终确是一道圣旨直下说自今起科举每两年一次,说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谁也记不住了只记得洋洋洒洒罗罗列列了一大筐,说的全是为学子着想的,但挑开了说这不过是朝堂为她的任性找的借口和理由而已。
因此这一次科举算是真正的强者争夺了,有了两年的时间准备,新人旧人一大堆个个摩拳擦掌为状元而来,可偏偏这次状元条件如此诡异奇怪,如果说他们个个自诩有经天纬地之才,出口成章之能可这闭月羞花之貌,就让一大堆人失去了机会了,何况还要颠倒黑白呢?他们的王爷都是什么思维啊,这条件是选状元吗?可是他们也只能是瞎抱怨几句,就算心有不服也是忍了,虽说他们王爷做事向来不按常理,可是说过的话确是从不改变的,曲国有才华有能力的大有人在,他们可不想重蹈覆辙啊。
因着这次状元的特殊要求,孟思源只能采用特殊的方法,在选状元之前先举办一场选美比赛,这事公孙寻和陈振轩都有过经验,所以便丢给他们了,公孙寻还好,自幼相识,而且打小都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模样的,虽然领域不同,到还真有些相互佩服的味道,而且两人同样被荼毒过,也算是难兄难弟,再加上近些年公孙寻跟着公孙齐修身养性的,才学心境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毛头小子了,对于孟思源的要求他是一口接下了。
但是陈振轩就有些困难了,人家是狐狸一样的人物,虽说出生江湖,但那玩世不恭心高气傲的性子除了亦静和黑琪是谁也不服,孟思源呢也是个高傲的人,虽说被磨了棱角,但是该突兀的地方还是突兀着,在曲国除了亦静之外也是谁也看不入眼的。因此公孙寻在中间一番好说歹说最终搬出亦静来才让两人放下身段合作一番。
按照孟思源的打算,此次参加科举的人选只要认为自己符合状元要求都可以到翰林院报名,报名之后参加一次选美比赛,比赛的地点就在阡陌楼。比赛完之后胜出的参加笔试,最终根据综合能力决定谁是状元,至于榜眼探花等的选拔还是不变的,以真才实学来考校,不过因为此次参加的学子过多,所以文言院和尚武坊也被用做了临时的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