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2 / 2)
好不容易得了张元这一句话,皇帝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就像被顺完毛的猫一样,慵懒的坐在那里等着张元说他想说的江南之事。“也是,老大都是这个样子,洪熙连他父亲都不如,还能成事?江南又有什么事,你说你说,朕就听你一言!”
要说的这件事,也不是张元临时想起来用来糊弄皇帝的,而是林如海这两年日思夜想的大事。以前不说,是因为这件事关系重大,在朝廷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他张元不是林如海,也不用顾虑林如海的后事,自然可以拿出来一说。
“这件事如海思虑已久,想要说出来又害怕好心办坏事。”这件事的确是林如海想的,张元可没有说谎。“不知道皇上知不知道江南织造衙门甄家之事?”
皇帝心头一动,“可是先帝奶娘一家?”
“正是。”张元可记得这甄家和贾家是莫逆之交,手上也很有些不干不净,自然不会有半点同情。“如今江南两股势力,一股是盐商,一股便是织造局下辖的丝绸商人。两方各有争斗,斗富逞凶,这一两年之间,出了不知道多少械斗之事。”
皇帝点了点头,这件事他也听说过。“这件事御史也上过不少折子。不过是先帝南巡时留下来的旧俗,不足为虑。”
当年先帝仿舜南行,南方官场争相接驾觐见,银子花的如流水一般。里面有的是衙门自己出钱,更多的还是商人斗富,先帝南行是结束了,可是这斗富的传统就留了下来。
“皇帝哪里知道其中的厉害。”张元瞧了瞧后面伺候皇帝的这些人,装作不敢把话说出来。皇帝挥挥手,把他们都打发出去了。
“民间商人斗富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当这商人斗富之风传染到了官场,官场中开始奢靡成风,就成了大事。”古代可没有什么纪委,也没有什么监察机构,只有一个兰台寺可以监督一二。“官场奢靡成风,则贪污、任上亏空之事屡见不鲜。据说甄家亏空累计到了五十多万两,臣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要是是真的,此事危矣。”
一家就亏空六十多万两白银,江南可不止甄家一家。
昨天才和户部扯完皮,今天就听到这个消息,皇帝心中又起了怒气。“此事当真?”
“不过是有所耳闻罢了,也是当不得真。不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这样的奢靡之风皇上还是先申斥一番,预防为上。”张元知道皇帝的性子,要是自己把话说定了,他又要开始怀疑。就要这样把话留三分说三分模模糊糊来四分,效果才最好。
皇帝听了张元的话,叹了一口气,真正对这个人是放下了戒心。“我相信是相信你,心中却还在疑你来京城是不是和老大有关系。现在看来,是我想差了,你这样风光霁月的心系国家子民的人,怎么会和洪熙他们沆瀣一气,扰乱国家。”
皇帝苦笑了一下,知道自己这是以小人之心度了这个人的君子之腹。
这皇帝都不自称“朕”,用上“我”了,张元心中暗叫不好。
原来张元还有几分耍小聪明成功的窃喜,以为自己能转移皇帝的注意力还能暗搓搓的坑掉荣国府的小伙伴甄家,却没想到皇帝说了这样一番夸林如海的话,张元有些心虚。他只能僵硬的露出一个微笑,低下头掩饰自己的不好意思。
话说到这里皇帝恨不得把心中的苦水都倾诉给张元听,“前几日各地上折子说今年云州、平安州等地连遭大雪,冻死男女老弱无数,让朝廷派银赈济,户部却哭穷说没有银子。这几年江南交上来的税银越来越少,北方连年灾祸。我说银子都用在了哪里,原来……”
话都说到这里皇帝只能露出苦笑。
“洪熙又联合当年老大的旧党蠢蠢欲动,我这个皇帝当的真是失败。还是你当年说得对,坐上这个位置未必舒服,也未必是完结。你一向都是对的。”
“不过,我已经想到办法了。”说到自己的计策,皇帝露出一个阴狠的笑容。“我准备先用拉拢几个立场不坚定的权贵,先让他们分离解析,然后再各个击破。”
张元心中一惊,不知道皇帝原来抱着这样的想法,“这恐怕不容易。当年的四王八公,有些出息的本来就不是老大一党的。其他的,子孙都不出息,用权势拉拢,做的实在太明显。”
“还是你看的明白,要是洪熙有你一分的自知之明我就不用这么操心了。”对于这个侄子,皇帝的感情实在有些复杂,他既想给老大留个后,又实在忍不了他上窜下跳。“也不用提携这些人的子孙,没得把朝堂搞的乌烟瘴气。我只在他们入宫的女眷上想办法。要是他们的女儿姐妹有可能生下皇子公主,还怕他们不偏向我。等我收拾了洪熙,在转过头来……”
“你不会说的是贾元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