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走向海洋(2 / 2)
这一点是整个近海172个检测点共同反应的以1911年的检测指标来说1914年比起那时最少降低了28%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三年等于一年降低了7%再这么下去最多15年的时间整个中国近海将会无鱼捕捞。
这样的变化是出乎杨元钊的预料他在后世的时候听说过东海无鱼的传闻可那时在改革开放大规模的发展经济甚至一些污染的行业竞相发展的结果他没想过在环境保护进行的这么严格的前提下东海依然会下降的这么的快。
为此中国政府专门的宣布了禁渔近海所有地区禁止捕捞这一点在后世屡禁不止可是在这个时代执行相当的出色一方面政府的威信相当的高中国政府在儿童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等诸多方面给予国民众多的福利的前提下也对国民有巨大的控制力所以违反政府行政规定的成本相当的高收入不了多少的捕鱼业跟失去保障自己支付高昂福利成本的对比谁都会有选择。
另外一方面中国的工作机会很多不捕捞还有别的生存机会或者上陆去工厂之中只要勤恳和学习很快收入就跟捕捞差不多真的喜欢捕捞可以选择远洋渔船的在禁渔的同时中国大力的生产各种现代化的远洋捕捞船开到世界上各大浴场去捕捞造船技术的发展3000吨甚至是4000吨级的远洋捕捞船自带冷冻和处理生产线的这些可以很大程度上面的解决保存的问题冷库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这些远洋渔船一次性可以收获数千吨甚至是上万吨的渔获其中不乏珍贵的鱼类可比近海捕捞要强大的多。
相对于中国近海世界上最大的渔场产出是非常惊人的后世科技那么发达捕捞数量那么的增多都没有让他渔获产出下降更别说这个时代。
除了分流渔民减少近海捕捞之外中国还花费了大力气在海洋的治理上面后世到20世纪末才关注海洋的关注大陆架地区的海藻生存情况用人为的方法来改变大陆架的环境就跟在陆地上面的植树造林一般用人工种植海藻的方法改变海洋环境只不过处于最初期的状态没有大规模的发展也没有多少的成果。
杨元钊在海洋学家的提点之下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有目的的推动突然提前推行了这一举措杨元钊在穿越以来就在致力于保护中国的环境现在中国的环境跟历史上面有着天壤之别的中国环境好了未来付出的成本也就少了对于子孙后代都有利。
中国已经开始对于陆地进行改变甚至在几年的改变之中让荒漠化和半荒漠化的地区大幅度的减少对于海洋的改变也同样是如此没有尽头专门针对某一个海区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海藻播种达不到的种田的地步却更加容易毕竟海洋不是荒漠不是沙漠阳光水等环境都有又是大陆架的地形本身就拥有各种海藻生产的先决条件。
中国注重的全面发展海洋也是重要的一个方向之一相对于陆地海洋的面积更大特别是大陆架这个蕴育了整个世界动植物资源的地方的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
自然的生长跟人工的种植之间差别巨大就拿传统的粮食来说在自然界的时候他的产量是相当的少可是在人类的手中一代代的优选下来产量越来越高的。海洋也是一样只要深入化的研究下去就必然会获得各种的回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