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咏针(2 / 2)
他心中畅快,一笔划下,行云流水,甚至屏住呼吸,等着唐小诗最后的点睛之笔。
唐小诗看着楚盛,眼神凌厉,冷冷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她的眼神,她的语气,还有最后的句子,都很到位,讽刺意味十足,就像是一把利剑,让在场的人哑口无言。
原本想嘲讽唐小诗夫妇的人都沉默了,他们无言以对,他们也无从下手。
本是同根生,这说的不就是楚盛和楚明吗?二人都是皇室之子,都是皇上的骨肉。
相煎何太急,楚盛如今仗势欺人,不就是釜下熊熊燃烧的豆枝吗?
如今楚盛想的已经不是如何羞辱楚明了,而是想着如何防止这首诗流传出去,一旦这首诗流传到民间,那简单易懂而又讽刺意味十足的诗句,一定会在长安城内,甚至整个楚国撅起一阵风波。
那些读书人一定会赏析解读这首诗,还会传抄,他们一定会打听到今日的事情,那个时候,楚盛就会被推上风口浪尖,对他的名声十分不好。万一传到了父皇的耳中,父皇虽不喜欢楚明,可那毕竟也是他的骨肉,自己今天这么侮辱楚明,一定会被父皇责骂的。
至于唐娇娇,已经抱着儿子躲在楚盛身后了,她不敢说话,看大家的神情,她就知道自己今日犯大错了。
唐小诗知道舆论的力量,她知道自己现在无法直接动手,所以她要借助舆论的力量。这首诗讽刺的是手足相残,意味深长,她相信,但凡有人敢说这首诗的半句坏话,不用她出手,那些读书人就会去把那个人家的房子都拆了。
读书人的力量是强大的!没有人可以阻止这首诗流传出去!
楚明对唐小诗,心中已是满满的爱慕,他发誓,此生定要把这个女子的心再追回来。
唐小诗冷冷扫了一眼周围的人,道:“诸位觉得此诗如何?可应此情此景?”
众人默不作声。
唐小诗继续道:“看来这首诗诸位还不够满意,没关系,不如我再作一首送给诸位,如何?这首诗名为《咏针》。”
不等唐小诗要求,楚明已经主动沾墨,随时准备为她誊写下新诗句。
周围众人则是惊愕,一波未停又来一波?而且看她的神情,似乎又是一首讽刺挖苦的诗。
众人纷纷往后退,生怕跟唐小诗的新诗扯上关系。
要知道,朝中可不乏刚正不阿的文官武官,他们不善于搞乱七八糟的关系,可他们也不是吃素的。
万一被上书,谁知道皇上是什么态度,他们可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楚盛虽得宠,但毕竟还不是太子,最终能不能上位还是个问题呢。
唐小诗这次没有卖关子,直接一鼓作气念道:“千锤百炼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众人心底发寒,直冒冷汗……这个女子也太泼辣了,这首诗比刚刚那首诗还要直白,讽刺意味不减反增。
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说得不就是这群阿谀奉承、攀炎附势的小人吗?
楚明一边写字一边发笑,这个女人真是不拘一格,语不惊人死不休呀,这样的诗句她也能写出来,妙,甚是妙!
唐小诗接着道:“有诗就须有赏析,如今诸位都不说话,不如我请个人来赏析一番,如何?”
唐小诗的目光停留在躲在人群后面的唐怀仁,她名义上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