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龙见于野(1 / 2)
“冀州刺史王芬,素有重名。因何要弑君。”刘备问道。
旧友当面,曹操索性直言:“王芬名列‘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也。王芬仗义疏财,行事颇有古风。奈何连遭二次党锢,前后被禁十九载。散尽家财,妻离子散。焉能心中无怨。悠悠十九载,大汉,朝政日非,民生凋敝,先帝及陛下,难辞其咎。故,王芬暗中结好四方仁人志士,欲废立新君。重振朝纲,再续国祚。”
“欲立何人?”刘备再问。曹操这段诛心之言,字里行间,多用褒义。颇有心向旧友之嫌。奈何刘备无暇他顾,并未虑及。若贾文和在此,又另当别论。
曹操龇牙一笑:“合肥侯是也。”
“陛下胞弟。”旧友当面,刘备亦不见外。略作思量,便又疑道:“未听合肥侯治国,有何建树。且比陛下年幼甚多。若立为新帝,朝政难免被宦官、外戚左右。重蹈前朝覆辙,于国何益?”
话将脱口,又急忙咽下。略作停顿,曹操斟酌答道:“许在王芬看来,天下已无有比陛下再差之君。”言下之意,是个人都比他强。足见世人,尤其是士大夫阶层,对陛下恶意之深。
“唉……”刘备一声轻叹,不再下问。
之所以不追问,只因蓟王当真不知内情。他如何能想到。这段被史家一笔带过,胎死腹中的谋逆之举,在大汉的星空下,竟被王芬等人,齐力实现。且产生了难以预估的后果。
更加王芬行事,虽有违《汉律》。却合古法:“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大位由兄传弟。又称“兄死弟及”。上古时夏、商以及鲁国、宋国等,均有实行。例如,鲁炀公熙继其兄鲁考公酋之王位,宋微仲承其兄宋微子启之大位。后世皇朝,宋、元,亦偶有出现。
稍后,小霸王孙策传位孙权,亦遵循此法。
虽满腹疑问,然王芬此举,似,无可指摘。
“何人参与其中。”略作沉思,刘备又问道。
“实不知也。往来书信,皆付之一炬。”曹操言道:“除陛下,或已无人知晓。”
刘备轻轻颔首:“又为何夜宿沙丘。”
曹操苦笑:“前有王芬舍命一击,后有黑山群盗蜂起。围追堵截,不敢入城。慌不择路,夜宿荒丘。陛下创伤未愈,难承颠簸之苦。急切间,便有斥候回报,附近有一高台可守。未及深想,遂引兵前来,据守高台待援。事后方知,竟是困龙晾尸台。”
“原来如此。”曹操之言,亦合情合理。正因乃是冀州刺史王芬,阴谋反叛。整个冀州大地,敌我未分,忠奸莫辨。再加黑山贼一路围追堵截,不敢擅入城池,亦是人之常情。
“此地不宜久留。”刘备言道:“当速回洛阳。”话说,刘备依稀记得,陛下命不该绝,当还有数年寿命。希望身逢此难,陛下能痛定思痛,有所悔悟。如前所说,陛下有成为一代明君的所有条件。奈何人各有志。
若此事过后,能痛改前非。当为社稷之幸,万民之福。
曹操亦点头道:“我亦如此着想。待陛下伤处结厚痂,转危为安。便及早动身。”
“有劳孟德。”刘备疑窦稍解,起身告辞。
“玄德慢走,不送。”曹操亦起身相送。
出曹操军帐,刘备又命人传来御医,细问陛下伤情。
御医答道:万幸陛下有王上所献秘环内甲护体,毒针入肉不深。及时剜去腐肉毒血,故能保住性命。只是失血过多,亟待静养。或再过三五日,便可转危为安。
换言之,仍需滞留此地。
刘备虽心生警惕,却也无可奈何。
沙丘平台,号“晾尸台”,称“困龙之地”。先前,黄巾贼人在台内暗藏机关,在台上装神弄鬼。甚至大逆不道,将陛下亡父孝仁皇尸身,改成傀儡。其口出:“慢藏诲盗,冶容诲淫。窃钩窃国,盗嫂受金。惑世盗名,欺天罔上。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之语,刘备至今百思不解。
拾级而下,忽心生不安。刘备顿时警醒:“来人。”
“臣在。”史涣迈步近前。“请陛下移驾,往蓟国大营栖身。”刘备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