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奉天殿寒酸吃食、朱厚熜以民为本(1 / 2)
写“心治”、“法治”的考子有什么心里活动,朱厚熜也能猜出大概,这也在其意料之中。
本身今日前来奉天殿,就是为了秀一波恩典,表现自己与正德不同之处,如果没有效果,又何苦来哉?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奋笔疾书的考子们,都开始饥肠辘辘,但一时也不敢发声,只是依旧笔耕不辍。
此次廷试策论,需要写一千三百字左右大论,这也是这多年殿试,少有的字数,故而大家不敢浪费半点时间。
若仅仅只是一千三百字,倒不算什么,可想要将一千三百字策论,变成八股形式写出,这就如同螺丝壳里做道场,想要做的精妙绝伦,更是难如登天。
而且在这巍峨的紫禁城当中可不是自己家中,想要吃饭得皇帝御赐,从来没有人敢请要饭食的说法。
朱厚熜看了看时辰,感觉肚子也有些饿了,随后对黄锦轻声吩咐:“让尚膳监将东西端上来!”
黄锦依旧谨言慎行,轻微点头表示得到指令,便轻轻的走出奉天殿,不敢因为自己而打搅殿试贡士。
过了一晌,数百内侍提着食盒走进奉天殿,将吃食分发贡士,以及考官,期间没有发出任何太大响声,唯恐打搅考场宁静。
本来此事当由鸿胪寺,以及礼部精膳司所供应,然朱厚熜考虑两个衙门,距离宫中太远,遂下令今后廷试贡士吃食,皆由尚膳监供应,而鸿胪寺、礼部精膳司只负责笔墨。
甚至为了有意打压内阁,连内阁参与廷试资格都被剥夺,从此无缘廷试。
尚膳监供食极其简单,贡士需要科考,因此不能离场,故而吃食仅仅只是一些点心,但唯恐精力不及,或是吃食太过干瘪无法下咽,于是又每人备上一碗人参鸡汤,以供佐食。
至于考官等人,则每人一碟小菜,一碗米饭,以及一盅鸡汤,朱厚熜亦是如此。
今日的吃食,比起往年吃食可就显得太过寒碜,须知《大明会典卷之114·膳馐一·殿试酒饭》有明文规定:「每桌茶食、果子五碟;按酒五盏;点心一碟;汤二品;饭一份;菜四色;酒五钟……」
但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哪怕今日吃食实在寒酸至极,但待考子接受吃食,便开始各自放下笔墨,起身伏拜叩谢:“谢圣人赏赐……”
“尔等俱为国之大才,如今国家疲敝,予一人只能聊表寸心,期望诸君勿要介怀,食物虽简,不及往年,然亦为万民所供。
且夫,吾尝闻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你每谨记今日百姓赋税所供,日后为朕牧民,方能恪尽职守,仁政惠民。”
朱厚熜与古代皇帝最大的不同,则是其更加深刻知道,国家的基础为何物。
古代皇帝不会有心存百姓,其所谓爱民,不过是因为从国祚方面,维护自己阶级,而衍生出来爱民,并不是真正爱民。
后世红太阳则告诉所有人,惟有百姓专政,才能真正建造盛世,只有获得人民爱戴,方能开国建业,国祚绵长。
一个主观性爱民,一个顺带性爱民,出发点不同,则构建社会必然不同。
古代以上治下,无论法治、人治,皆从上到下,钳制万民,将人民视作牲畜,故谓之“牧民”。
而拱铲主义专政社会,官员则以人民仆人自居,所有一切皆从百姓所需考虑,从而建设国家。
其有本质上不同,绝不可混为一体而谈。
如果是古代原生民皇帝,今日绝不会提及万民供养一事,充其量便是劝慰诸贡士,以后勤于王事,德政惠民云云。
而不是明言,眼下众人所食,乃百姓赋税供奉。盖自古以来,万民供养士、大夫、天子阶级,已成理所当然之事,众人也只觉此事乃理所应当,哪怕百姓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