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三英荟萃议阁老、师生共言劝贤才(1 / 2)
二人心思沉沉,一路上也未曾再继续说话,而是由杨慎将杨廷和送入文渊阁之后,然后转道出宫,回到自己的衙署翰林院。
翰林院别名“词林”,《殿阁词林记》有录:「洪武初,建翰林院于皇城内,扁之曰“词林”。」
又谓“玉堂”《翰林志》曰:「时以居翰林皆谓“凌玉清”、“溯紫霄”,岂止于登瀛洲哉!亦曰“玉署”、“玉堂”。」《笔记》亦有录:「翰林官世谓之“玉堂仙”。」故而进士,又被戏称为“仙人”
三鼎甲的进士及第,被时人称之为“天上神仙”,庶吉士的则被称为“半路修仙”,至于非庶吉士,不可入翰林者,那皆为修仙废材,不至一方大员,于官场之上则基本无人重视。
话说严嵩站在奉天门旁,看着杨慎扶着杨廷和走后,嘴角闪过一丝莫名笑意。
想当年,他也是当世名人,甫及中第便被时内阁大学士李东阳所看中,而且当年会试考官还是杨廷和与张元祯,本前途无可限量,奈何他却因病离开官场,回家读书十年。
十年之后,物是人非,同是江西籍会试老师死了,如今只剩这个内阁元辅老师尚存。
可老师弟子太多,已然照应不过来,能够让他继续做翰林官,已经是最大帮助,且更别谈他比别人慢十年,官场路子还有的熬。
但是新皇帝登基,让他看到希望。
当然作为弟子,严嵩肯定是不会去攻击老师,那样会毁了他的清名,对他而言此事百害而无一利,不可为之。
他虽不可,但并非别人不可!
大明官场别的不多,就人多。
至于江西人,则是更多。
所谓“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在此刻可不是虚言,若非南北榜限制,整个翰林院,应该百分之九十乃江西人。
这样就让他有可操作之地了。
至于他能捞到什么好处,这就是需要视其手段见高低而定。
如何在皇帝面前亮相,那可是一件考验技术之事,也是明代清流官,一直致力之事。
未几,一个身穿七品绿袍朝服之人,正大大方方漫步走来,严嵩急忙上前见礼:“公谨此欲何往?”
此人乃是兵科给事中夏言,也是今日弹劾杨廷和首倡之人。
夏言字公谨,江西贵溪人,号桂州,正德十二年进士,与严嵩乃同乡,年纪刚刚三十九岁。
为人豪迈,不甘人后,如其名一般,好直言,但又折节下士,胸有大志,腹有良谋,实乃王佐之才。
其身高六尺,大脸方额,眉扫鬓边,硕大的双眸炯炯有神,面有丰茂美须髯,说话音吐弘畅,字正腔圆,从不带乡音。
“哦?老师在此等我不成?”
夏言自是一愣,严嵩乃是正德十二年同考官,故而也是夏言老师之一,但二人往日并未有太多来往。
今日严嵩居然将其叫停,岂非奇哉怪也?
“我刚目送恩师前往内阁,在此思虑一些事情……”严嵩虽然话中前后颠倒,奇奇怪怪。
但聪慧如夏言者,岂能不知其意,遂黑脸沉声:“什么恩师,不过国之巨贼耳,我正欲回去起草奏本,弹劾此贼!新都不死,则朝廷难安!”
夏言越说越激动,且声音越来越大,根本不在乎其他人会不会听见,会不会跟杨廷和打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