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2 / 2)
皇帝在晋城、柴悦在燕南与匈奴人苦战之时,邓粹的军队却如脱缰野马一般,在关内、关外两线并进,抢夺那些被匈奴人占据的长城关口。
邓粹其实失去了一个机会,为了全歼燕南楚军,大单于调动了关内的一多半匈奴军队,从马邑城到晋城之间,只有少量匈奴军队驻守,塞外楚军完全能够长驱进入,直奔晋城救驾。
但在当时,没人了解这些情况:楚军不知道匈奴人南调,匈奴人也不知道塞外楚军东进。
少数发现异常的斥候,此刻正在路上狂奔,传递的消息一开始根本无人相信。
消息最不灵通的人,正是被围困的晋城军民。
匈奴人的抛石攻势持续到后半夜,晋城南墙已是残破不堪,守城士兵伤亡太大,只能退至城下。
皇帝也离开城头,与普通士兵一样,在马上吃了几口干粮,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
城外是匈奴人的地盘,楚军不打算出城,而是要在城内展开巷战。
老弱妇孺都被送到城墙完整的北城,楚军将士在北城的街道上排列,除了少数将领,大部分人步行,马匹以及牛羊都被安排在前方,当作城内的第一道防线。
楚军被分成两部,东部由樊撞山指挥,西部归皇帝,蔡兴海交出指挥之责,带领仅存的数百名宿卫军保护皇帝。
凌晨时分最黑的一刻,匈奴人确认晋城已破,结束抛石,派兵进城。
匈奴人顺利过桥,迅速整理城墙各处缺口的乱石,随后一拥而入。
他们遭遇的第一拨“敌人”不是人,而是一群被尾巴上的火把惊到的发疯牛马。
匈奴人受到冲击,一时间大乱,攻势受挫,可是没多久,他们就重整队伍,像一条条长蛇钻进蜂巢。
晋城并非大城,街道没有多宽,堆积了大量的土石砖瓦,骑兵和弓弩的优势在此荡然无存,匈奴人只能下马,一步一步地与楚军争夺路段。
巷战持续了一个时辰,天已大亮,匈奴人进展缓慢,于是换了打法,开始放火。
晋城没剩下多少房屋,尤其是南城,几乎都被拆除,给城内的器具腾地方,给守城提供土石,只留下一段段参差不齐的墙壁,令马匹无法随意奔跑。
可火还是烧起来了。
楚军居然趁机发起一次反击,将放火的匈奴人撵到城边,随后就地取材,用堆积在路边的泥土扑灭各处明火。
城内的五具攻城器全是木制,体积庞大,无法移动,烧起来之后也很难扑灭,只能任其燃烧。
火焰冲天,城外的匈奴人大受鼓舞,再度入城,将楚军一步步逼退。
韩孺子早已下马,在街上跑来跑去,这时候命令不重要了,皇帝本身就是激励士气的最重要手段,他身边的人大都跟丢了,只剩下张有才和蔡兴海等几名太监,其他人都在与将士们一块战斗,连孟娥等侍卫也不例外。
没人问皇帝为什么要守这座城,连皇帝自己也不想,所有人都进入一种近乎无意识的癫狂状态,就是不肯退让,也不肯投降。
韩孺子觉得不需要再跑来跑去了,他还一直没跟敌人直接接触,是时候加入战斗了,于是对张有才说:“你留在后面。”
张有才也拎着一口刀,一个劲儿地摇头。
“你打不了仗,如果我受伤了,还需要你的照顾呢。”
张有才这才勉强点头,与另外两名太监留下待命。
韩孺子向蔡兴海笑道:“又是巷战,还记得皇宫里那一次吗?”
蔡兴海当然记得,当时他带着皇帝在长巷中逃亡,身后是十几名江湖客追赶,正是在那之后,他对皇帝死心塌地,于是哈哈大笑道:“场面更大,而且我的腿没有受伤,可以尽情杀一次啦。”
两人争抢着向前跑去,张有才等人跟在后面,不让皇帝离开自己的视线。
前方的楚军士兵越来越多,偶尔有冷箭从头顶掠过,所有看到皇帝的人都跟在后面,大声叫喊。
一群士兵堵塞了街道,正与匈奴人缠斗,韩孺子与蔡兴海只能一步步往前挤,前后左右都是人,唯独看不到敌人,但他们知道,敌人就在十几步之外。
每一步都那么艰难,突然间,前方宽松一些,韩孺子加快脚步,其他人也加快脚步,刀枪乱晃,他还是没看到敌人。
足足跑出百步之后,皇帝以及大量楚军士兵才恍然明白过来,匈奴人居然在撤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