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激战苇泽关(上)(1 / 2)
PS:稍后更正………………………………………………………………………………………………………………………………………………………………………………………………………………………………………………………………………………………………………………没有什么明确的界线,在许多的地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形。
这种局面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对匈奴作战后形成的,那时候晋蜀双方虽然没有结盟,但为了共同对付匈奴人,双方一直处于相安无事的状态,那时候谁攻破匈奴人抢下来的地盘和城池,一般默认就是归谁所有,另一方也不来相争。
唯一的例外就是晋阳城,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还是妥协了,一家一半,晋国占据东城,蜀国占据西城。
而晋中一带,蜀国占据着九泽湖以西的中阳、兹氏、大陵、梗阳,而晋国则控制着中都、祁县、阳邑、榆次,在双方主力大军离开并州之后,晋阳一带,则一直是相安无事的。
冀州之战爆发后,并州的局势自然也变得敏感了许多,双方剑拨弩张,大战似有一触即发之势。
并州的局势是晋轻蜀重,因为蜀军有一条漫长的补给线,西起蒲津关东到苇泽关,绵延数百里,横贯了整个儿的并州。
这条补给线对蜀军而言极为地重要,二十万的蜀军在冀州作战,绝大部分的粮草辎重物资给养都必须要通过这条补给线来运输,而这条补给线一旦发生断裂的话,那对于前线的蜀军而言,必将是致命的。
整个并州一带的守备军都是从关中调来的,大约两三万人,尽管两三万人看起来不算少,但真正分配驻守到各地,确实是少得可怜,只能是勉强担负起维持这条补给线的作用,如果晋国一旦发起攻击,蜀军的防线随时都有断裂的可能。
最初晋国对蜀开战之后,并没有将进攻并州列为首选,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司马骏认为蜀军的主力在冀州,只要击败冀州的蜀军,并州自然是不攻自破,根本就不用多费脑筋。
所以晋军在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了冀州,试图通过一场决战,在三个月之内就消灭蜀军。
结果事与愿违,蜀军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在安国一战中,晋军损失惨重,彻底地消灭冀州的蜀军,变得遥不可及起来。
安国之战的失利,在晋国朝堂上的震动不亚于一次大地震,晋国君臣一片悚然,哀鸿遍野,一些朝中的大臣开始考虑新的策略,以应对冀州的不利局面。
贾充上书称,冀州蜀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短时内想要消灭几无可能,而蜀军所需的粮草给养,都要从关中运送,如果晋军能掐断蜀军的这条运输线的话,冀州蜀军必然会陷入到粮荒之中,不战自乱。所以贾充认为,冀州之战的关键并不在冀州,而是在并州,只要拿下并州,所有一切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司马炎对贾充的策略大为赞赏,便给司马骏下令,要他分兵去取并州,斩断蜀人的归路。
晋阳之战也只是一个开端,做为并州的州治,晋阳城在并州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它是联结并州东西和南北的交通枢纽,自然会成为晋军首先要拿下的目标,不过晋阳之战开始后,晋军全面进攻并州的帷幕也就拉开了,司马骏集中重兵,东攻苇泽关,西取临晋关,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掐头去尾,一举地拿下整个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