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任务终于完成了(1 / 2)
关于李元喆没有立太子的事情尽管没人敢提到明面上,但私下里还是有很多议论和猜测。
之前大部分人认为皇帝没有立太子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太上皇不看好皇帝,还抱着日后安排人取而代之的想法。
但皇帝搞垮世家之后,大唐的权利基本就交到他手中了,所以这个不立太子的理由也就自然而然的失去了依据。
现在皇帝还是不立太子就有些说不清楚了,关键是他的几个孩子还在琉球,按说是时候把几个孩子召回长安了,但皇帝也没有这方面的意思,众人有些迷茫了,不明白皇帝的打算,而且他们还不敢问,只能靠猜。
私下里人们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的猜测是皇帝要动传承了几千年的继承制度。
这可不是凭空的猜想,而是依据皇帝的性格和大胆到不符合逻辑的改革做出的判断。
皇帝都敢动土地私有制了,动动皇位传承的方式也不是不可能。
别忘了,皇帝的思维和其他帝王不同他是个什么都可能做得出来的混蛋啊!
他们的猜测虽然看起来合理,但实际上李元喆不立太子的原因还真不是要动皇位的传承方式,而是他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培养继承人。
纵观历史,大部分帝王培养的继承人都歇菜了,那种养蛊式的培养方式弊端太多,无视人情,违背伦理,培养出来的都是些缺乏基本认知的政治工具,李元喆可不想自己的孩子再陷入到权利斗争甚至是手足相残的大坑里,他在思考,思考该如何让大唐的权利顺利安稳的交接。
不过他现在还没有头绪只好走一步看一步,慢慢的寻找合适的办法。
孩子做过满月之后,李元喆也不能一直待在东宫当奶爸,毕竟大唐现在处在剧烈的变革之中,朝廷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处理。
最重要的是今年的税收统计。
因为只收丁赋和战乱的原因,直到十一月全国才基本完成今年的税收工作。
结果显而易见,一阵不要命的减税下来,今年国库的收入只有可怜的一千三百二十万担粮食,刨出财政支出,朝廷还倒欠地方府库五十多万担粮食。
好在盐铁税的收入不错,补上了相当一部分的窟窿,最后的财政赤字不到六十万贯。
不过最后民部呈交上来的总账却让李元喆大发雷霆。
无他,今年的赤字是不到六十万贯,可加上往年的窟窿,朝廷欠的钱竟然达到了将近二百八十万贯!
民部的意思是让皇帝来补上所有的窟窿,谁让皇帝有钱呢!
听听这特娘的说的是人话吗?
李元喆手里是有钱,有钱到可以直接冲垮大唐乃至周边所有国家的经济,但朝廷弄出来的窟窿为毛要让老子来补?
不合理也不合法!
对于民部的要求,李元喆想都没想就给驳回了,让民部自己去想办法。
不是他不想出钱,而是不能开这个口子。
朝廷自己都没法保证财务健康,一门心思的盯着皇帝兜里的钱,这特娘的还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