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收获(下)(1 / 2)
关琛也不是没尝试过自己写剧本。
经过一年的苦读关琛自认为算是看过不少书的人尤其是一些少儿经典童书、年度畅销书里面每个情节他都能倒背如流知道什么样的故事最吸引文盲和小朋友。再加上关琛以上辈子的亲身经历来改编写公权力的失控和滥用以及权力缝隙间滋生的黑暗那真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结果写着写着就写成了犯罪自白书举报信犯罪指南又或者是贿赂官员教科书。
好在关琛不是笨蛋他马上买了编剧的工具书来看一小节一小节地对照着写。
但很快就放弃了。主角阿光在关琛的笔下十个结局里有九个忍不住同流合污剩下一个是拒绝后被活活玩死最多只能写满十页。他实在想不出面对系统性地压迫以个人的力量如何翻盘。
关琛把这个问题跟当时住在一起的霍利讲霍利让关琛丢掉工具书不必迷信工具书教科书因为它们的效用只在于能够让人避免低级的错误如果遵循法则亦步亦趋并不能让你的作品通向优秀。完全按照它们去创作更大的概率不过是弄出一个结构严密、且老套的平庸之作而已。
而所谓好作品的来源往往是一种冲动一种想要表达的冲动是一种气氛是一种感受它的出现没有目的来自心底的最深层它会带领你去思考去引导你去建构故事。而这个最底层的东西恰恰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是让它有别于他人作品的关键。有了这个灵魂之后自然而然就会知道什么样的结构、媒介以及表现形式最适合承载故事。
关琛一直记得自己参演《黑蛟龙2》反派【琛】的初衷源自一种执著希望换个视角探寻当初被抛弃的原因。
关琛试着用【琛】的身份去面对阿光的质问冒出来的第一句话是:“你明明有能力走却没走一直留在这里做事其实你是想要被控制。听从命令执行命令你的人生简单又纯粹比狗还快乐一直这样到死这不就是你想要的吗又有什么为什么要问呢?”
空荡荡的文档里只飘着这一句话。
关琛愣了很久当天晚上他体会到了世界上最无力的孤独——对着空白的文档枯坐了整整六小时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想起前身在《影帝之路》里写过的一句话:【人类的创作大多是心理学上的防御机制在起作用逃避现实是最初级的还要抵抗苦难和悲惨。最终极的是抵抗死亡。几乎所有的伟大创作都是为了抵抗死亡与彻底消失做的努力。】
关琛也不知道自己要写的是哪一种。但无论哪一种眼下的他都还写不出来。
“剧本现在没有初稿但过几天应该就有了。”关琛信誓旦旦。
因为他把编剧的任务交给了霍利。
在回魔都之前关琛给了霍利一个“练笔”的任务【假如你是《黑蛟龙3》的编剧……】
关琛还是挺相信霍利的才华的。
“这几天在京城我其实拍了一部短片。”关琛傲然。尽管那给熊若矜的《礼物》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关琛依旧把他当成自己的作品。因为只要有一个观众为之触动那么关琛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短片?”周导有些惊讶随后是好奇“在哪里可以看到?”
“哪里应该都不能看到。”关琛说“是单独订制的。”
“……”周导心想那你说它有什么用。
关琛此刻说起目的只是单纯地想炫耀自己的眼光而已早早收下了霍利这枚小弟真是慧眼如炬慧眼识英雄。
关琛转身把霍利从人群里拽了过来。
“别看他现在一部作品都没有剧本写出来也卖不出去但他以后肯定会是很厉害的导演。”关琛对着镜头保证。
“啊……”霍利慌慌张张地摆手后退不知道自己哪里又惹到了关琛。
“我知道你想让我化压力为动力但这压力也给得太大了。”霍利欲哭无泪。
“你在扯什么。压力才不会转化成动力压力只会转化成病历热情才会转化成动力。”关琛拍拍霍利的肩膀“你对电影的热情不输于我所以我才看好你。”
“夸张了夸张了……”霍利摸着脖子脸上依旧是那无措而又腼腆的笑容但那双脚却是稳稳当当地站定了。
关琛的判断也是有依据的。作为创作者光有热情没用还得有专业能力。这两样霍利都不缺。
虽然霍利好几年都找不到像样的工作难免会让人怀疑其本职能力像他这种被华夏梦吸引来的文艺青年往往到了这里才发现排外处处都在作为外籍导演想要在这立足要么更换国籍要么“弃暗投明”损几声祖国表一番决心否则根本没有什么执导的机会。当初关琛收下霍利是看中了对方的本科学历之后的一次次相处觉得霍利高低有点东西而且忠心耿耿。这次拍摄短片的合作关琛有了更多感受。
霍利不止是有理论手上功夫竟也不错在剧组里干杂活每个工种都有所接触从编导到拍摄再到后期什么都会一些简直是复合型人才一个人就可抵一个简陋的剧组。而且作为一个中年男人打熬了这么久已然被甲方调教得非常成熟处事异常灵活没有多余的自尊。关琛和霍利合作的时候面对关琛毫无自知之明地指手画脚以及关琛那尚未成熟的艺术审美霍利总是极尽所能地夸赞几分钟然后才巧妙地提出如果再加上什么什么效果应该会更好。最后的结果就是关琛的身和心全被霍利春风化雨无声中掌控。
在创作领域其实并不迷信强强联合。
早有资本试过想做加法一般花大价钱集结一堆顶尖从业者他们各个履历惊人获奖若干结果大家一通奋战最后却做出一个精美的垃圾。而且还不是个例。
用张景生的话来讲能在影视圈靠手艺吃饭的绝大多数是有工作能力的彼此之间差距就算有但也不会太大。一部片子拍烂有时候问题只会出在具体执行层面出在画面声音之外而这些东西不会放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从业者熟知从而成为教训。对应的方法只能是做项目不挑能力甚者而是挑相处舒服、能合眼缘的人。有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工作上所有人都是很固执的每一次交流推进都要费很大的劲。嘴巴认可但脑子不理解人就会消极怠工;脑子和嘴巴都不认可就会陷入可怕的精神消耗战。一方面人必须坚持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又要推着别人走要学着妥协。这便是团队创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