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众志】(1 / 2)
在明末上犹县和宁都县是土客矛盾最严重的地区主要是因为双方势均力敌。
陈茂生亲自坐镇上犹县又派刘寰去坐镇宁都县。
上犹江并不长上犹县位于其中游。又加之半年干旱水位枯浅因此连日暴雨之后虽然也淹没许多江边农田但总体而言没有酿成太大洪灾。
陈茂生一边让赣州知府发布救灾动员令一边带人在上犹县救灾他认为这是个缓解土客矛盾的良机。
“掌司垮山了小半个石溪村都被埋了!”
“快随我去!”
垮山就是山体滑坡。
陈茂生带人连夜出发至第二天上午抵达。这里在鸡笼村更上游居住的全是客家人由于大量砍伐树木开垦山坡做耕地植被破坏程度非常严重。
前日里来一场山洪随即就是山体滑坡一整片山壁垮下来直接把半个村给埋了。
这种情况在明末清初很常见。直到乾隆年间当地百姓才彻底改变观念将种粮食的山地大量改种经济类树木。在此之前不论是明代官府还是清代官府怎么劝说都不听非得灾害频发吃了亏才改正。
目光所及之处陈茂生只见一片哀嚎无数客家百姓正在刨开土堆石块想要挖出自己的邻居和亲人。
一个本地官员说道:“掌司这里必须疏通否则再下暴雨可能会形成堰塞塘。一旦堰塞塘积水溃堤整个下游全都得遭水淹!”
陈茂生立即回去把前段时间争水的百姓叫来让他们去看上游的情况。
随即又下令把上游和下游附近所有土客农民都组织起来。
强行组建的农会组织这时发挥出巨大作用。农会组织村民几个村长负责调集物资四千多人迅速开始干活完全抛下以前的矛盾和仇怨。
把道理讲明白之后谁也不敢懈怠因为关乎所有人的身家性命。
当然如果没有官方牵头估计隔壁村落只会袖手旁观。必须有人站出来而且被双方势力信服才能将他们糅合在一起。
天空又下起小雨而且雨势逐渐变大。
“掌司伞来了。”一个吏员给陈茂生撑伞。
陈茂生把伞扔掉:“此间百姓皆冒雨劳作我独撑伞像什么话?你快去催吃的别让人干活半天到头来连口热食都没有!”
随即陈茂生又指挥道:“先挖那边莫要山洪积起来!”
农会旗帜静静插在土堆上没有迎风飘扬只是被雨水不断拍打四周是冒雨挖土凿石的百姓。
“轰!”
突然又是一片山体垮塌。
附近干活的村民纷纷逃开但依旧有几人被活埋。
“挖人快挖人!”
陈茂生大喊。
数十百姓冲过去没有土客之分迅速挖土搬石。连续刨出三人全都已经咽气。
“还有气这个还有气!”
第四人非常幸运旁边滚停一块大石留出了足够的缝隙空间。甚至浑身上下仅受轻伤因缺氧而短暂昏迷而已。
能救出一个便足够了众人纷纷欢呼。
上下游村落的村长带领妇女孩童把刚做好的饭菜送来。
“后生先吃饭。”一个中年妇女将陶土碗递给年轻人。
“多谢婶子。”
年轻人接过饭碗脱口而出之后才反应过来妇人说的是客家话。
双方都有些尴尬互相笑笑各自走开。
之前来得急大家都没戴雨具。有两位村长想起来了于是还送来大量蓑衣、斗笠此时也顾不得男女之别。让那些送饭的妇人趁着大家在吃饭帮忙去给干活的青壮批戴上。
见到那些妇人各自找寻相熟的提着蓑衣斗笠满地乱走。陈茂生顿时大喝:“都什么时候了还分亲疏远近哪个不是在为大家拼命?”
用江西话说完陈茂生又用客家话大喊。
他的客家话着实蹩脚许多音调都是错的但众人还是能勉强听懂。
妇人们终于放下成见纷纷给身边之人披上蓑衣、戴上斗笠也不管对方跟自己是否有世仇。
陈茂生也戴上了斗笠蹲在河边上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