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说服李治同意发兵灭新罗(2 / 2)
太子对许青非常佩服,别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别人几乎不可能想到的计策,许青都能完成,都能想到。李弘与许青上朝走的路与李治的路不同,路上李弘问许青那个借在边境上搞军事演习时士兵失踪挑起战争,是不是“无中生有”?简直太妙了!
许青只是略一点头,用此奇计,使皇帝李治不得不同意灭新罗,又得太子称赞,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在后世天朝衰弱的时候,小鬼子就是用这个计策悍然发动全面侵略天朝的战争。“小鬼子,你们等着,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收拾你们。”许青心中默默地想,这可是拳头就是真理的时代,不用讲文明礼仪,对小鬼子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怎么揍就怎么揍,揍到小鬼子生活不能自理都没有世界警察管!
日朝,即平日的早朝都是在皇宫内大明宫中轴线上的宣政殿举行的,大朝,即重要典礼仪式、重要节庆活动在大明宫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含元殿举行。常朝,即皇帝日常办公和早朝结束后与少数几个亲信大臣议事在大明宫中轴线上的紫宸殿举行。
今日的早朝与往常一样在宣政殿举行。
早朝就是朝参,朝参是唐朝在京官员最重要的政事活动。按照制度规定,唐朝朝参有三种不同的举行时间和形式:
第一种是元旦日(古代的元旦就是现在的农历正月初一)和冬至日举办的大朝会,最隆重,需要有“大陈设”,展宫悬鼓吹,陈车辂舆辇,到时皇帝“服衮冕(冬至服通天冠绛纱袍),御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接受群臣客使朝参礼贺(《大唐开元礼》卷97《皇帝元正冬至受群臣朝贺》)。
那天有皇太子献寿,其次上公(三公之上为上公,指三师。唐初设太傅、太师、太保各一员,为三师,名义上是皇帝的老师,又设太尉、司空、司徒各一员为三公,与皇帝坐而论治国之道。这些都是正一品的高官,地位在宰相之上,但是都是虚衔,既无实权,也于属官,并且多数时候都空着,不授人)献寿,再其次中书令(通常是宰相班子的为首之人)奏诸州表,黄门侍郎奏祥瑞,户部尚书奏诸州贡献,礼部尚书奏诸蕃贡献,太史令奏云物,侍中奏礼毕,然后中书令又与供奉官献寿,时殿上皆呼万岁”(《唐六典》卷4《礼部》)。大朝会参加者人数最多,有王公诸亲、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地方上奏的官员、北周和隋朝皇室后裔代表,蕃国使者等,朝贺结束后有宴会。
第二种是朔望朝参。即每月的初一、十五。其日殿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依时刻陈列仪仗,“御史大夫领属官至殿西庑,从官朱衣传呼,促百官就班”。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群官按品级于殿庭就位,皇帝始出就御座,群官在典仪唱赞下行再拜之礼(《新唐书仪卫志》)。
第三种是常参。唐前期按制度“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唐六典》卷4《礼部》)。每日朝参就是常参,一般不用摆列仪仗,也无大排场,是真正的行政日。参加者称常参官,人数少而级别高,都是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
唐早朝的时间,七点到八点左右(古代没有夜生活,早睡早起,与现在大不相同)。(《新唐书》:“学士入署,常视日影为候”)许青身兼多职,公务繁忙,不想起早,又不想天天与武则天在朝堂上争吵,虽然是正三品高官,却申请到皇帝的特别批准,不用每日早朝,每月初一、十五参加早朝即可。至于许青手下由朝廷正式任命的在京官员,以前许青为了避免他们在朝堂上与后党发生争执,当许青不在长安的时候,武则天修理他们,就取得皇帝的特别批准,允许他们不用上朝。
这次早朝许青决定与后党好好斗一斗,在声势上当然是越大越好,所以把自己手下由朝廷正式任命的六品以上的在京官员都带来了,至于六品和六品以下官员,许青手下有很多,估计他们发言也没什么分量,也就凑个人数,就没把他们带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