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鼎之轻重(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 !
关闭已久的窗扉一扇接一扇被打开,赵无恤在全副武装的卫士护送下,步入了王宫大庙明堂之中,他的影子被窗外投射进来的阳光拉得老长,显得巨大而狰狞。
周室的老太傅领路在前,面色愁苦。
所谓的明堂,便是王朝先祖之宗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至后世,则称之为“太庙”。
这是一处宏达的建筑群,有三道门,三重殿堂。本来这里是除了周室子孙,外人不可以踏入的禁地。但赵无恤在顺利摄政,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竟还不罢休,提出欲在明堂中一观九鼎。
这是极其无礼的要求,周室众人从幼弱的天子到老太傅,均是大惊。但眼看唯一能够作为王室依仗的刘、单二公也已经被赵国重金好处收买,他们只能被迫低头让步,不得不答应此事。
明堂自从周敬王崩后就一直大门紧闭,今日才重见天日,阔别已久的阳光照上脚底的硬木地板,左右显现出两两成对的粱柱,梁柱上雕刻着龙、夔等瑞兽,一直延展到远处的空间。
赵无恤走在历代周室先王的魂灵之间,足音回响在偌大的殿堂里,他转眼扫视这明堂,却见建筑陈旧,柱子上朱漆掉落,甚至连旌旗也显出颜色残褪的样子,不由想道:“周室气数将尽,从这许久未曾修缮的明堂中都能看出来。”
很快,二重殿二重门已过,当进入与文武之庙只有一阶之隔的宽敞高台时,老太傅的脚步停下了。
不知道是走的太久,还是心神憔悴,老太傅显得苍白虚弱,萎靡不振,一脸的愁苦之相。与他身后魁梧雄壮,更带着意气飞扬神情的赵无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看了看上方供奉文王武王的大庙,心生惭愧。
而通往哪里的台阶上,还有一位似是宫仆的老者在打着瞌睡……
太傅指望不上任何人,只能不情不愿地回过头:“伯主……九鼎,就安置在此……”
赵无恤放眼望去,果然见这高台之上,摆放了九只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铜鼎……
“这就是九鼎……”见到实物,赵无恤感到一阵幸运。
先秦的夏商周三代,讲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打仗,而祭祀中最重要的礼器莫过于鼎。按照礼制,不同等级的人,使用的鼎的数量是有严格限制的,否则属于僭越。“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只有天子才配享用“九鼎”!
传说中,第一个铸造并拥有九鼎的人是夏禹,他平水患,定国土,将整个天下划为九州,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定九州后,禹又集九州各部落方国上贡之铜,铸成九鼎。并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上,以一鼎象征一州。自此,九鼎成为王权至上的象征,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之宝
走近之后,赵无恤才看清楚了九鼎上那些年代久远的青斑,看得出来,已经久经风吹雨打。也是,“夏德衰,鼎迁于殷;殷德衰,鼎迁于周。”传到现在,至少有一千五百多年了。
原本的历史上,这之后,周鼎还将被秦国所获,但秦之后,九鼎却突然消失了。虽然后世的汉朝曾经偶然间获得了一个大鼎,乐得汉武帝改元“元鼎”,然而却是伪造的……
今日赵无恤能看到这后世湮没于泗水上的镇国之宝,实在是一种幸运。
他本以为,九鼎历经千年,必定是古旧而腐朽的东西,却怎么也想不到,靠近之后,它们竟会是如此美丽。鼎一共九个,一圆八方,一大八小,但小的也比人高,至少有七八百斤重。虽然上面带着些许青斑,但大多数地方却依旧光滑洁亮,在阳光映照下仿佛会闪闪发光。
“这是雍州鼎,又名龙文赤鼎……”指着一个颜色微微赤红,山面满是龙纹的四足方鼎,老太傅介绍开了。
然后便是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每个鼎的色泽均有不同,而鼎上那些造型各异的奇怪花纹,更添加了鼎的古朴和神秘。有的是龟蛇、朱雀、青龙、白虎等瑞兽,有的则是面目狰狞叫不出名字的山海经怪物,各自代表了所在州部的山川、神兽、传说。
但它们都和雍州鼎一样,是四足方鼎,虽然花纹各异,但式样一致,仿佛是一个模子里铸造出来的。
然而中间那个鼎,却不太一样。
这是一个体型比另外八鼎更大一倍的三足圆鼎,色泽黑亮,鼎上的四面浮雕被精卫、玄鸟、凤鸟等百年环绕,主体则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黄帝与蚩尤的大战:冀州之野,应龙畜水,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此乃冀州鼎,又名凤文玄鼎。”
赵无恤站在这个大鼎前,震慑得说不出话来,这个头,已经远超司母戊了吧,夏代真的能有这样的技术么?亦或是如同后人所说,九鼎其实是殷周的造物?
但无论如何,至少他眼前的是如假包换的九鼎。
“为何在中间最大的是冀州鼎而不是豫州鼎?”赵无恤问老太傅。
“《禹贡》九州中,冀州为九州之首,也是当时的天下中土。唐尧都平阳,虞舜都蒲坂、夏禹都安邑,都在古冀州境内,是故九州鼎中,当以冀州鼎为第一位。”
“原来如此!”
真是瞌睡来了枕头,这是可以用来大做文章的东西啊,赵无恤大喜过望,绕着硕大的冀州鼎观看了一圈,甚至上前伸手摸了摸后,越发喜爱,突然说道:“此冀州之鼎,寡人欲移之于邺城,以镇北方,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