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纷乱迷局(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帝国雄心 !
“根据前一阶段的作战统计,苏军在5月份阵亡41.22万人,被俘20.14万人,加上伤员和逃兵,战斗减员达到了140万以上,考虑到预备部队补充,苏军在东线的总兵力从460万下降到了390万左右。同一时期,我们在东线以及南线的部队阵亡、被俘和失踪19.62万人,伤员近51万,从其他占领区和预备部队补充上来的兵员达到105万,一线作战人员总数从270万上升到了305万,我们与苏军的兵力差距进一步缩小!”
帝国总理府偌大的作战会议室里,陆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将军以洪亮的声音提醒着在场的委员们,属于最高统帅部与哈尔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陆军参谋部才是这个国家最具影响力以及专业权威的军事策划部门。
历史的一页翻过了波涛汹涌的1941年5月,也许是前期反击消耗过大,也许是深谙哀兵强大,也许只是在等待德国发生内乱,当德国军民沉浸在失去领袖的深深哀痛之时,陈兵前线的苏军部队却没有趁势发动攻势,甚至没有像往常那样进行局部的挑衅。整条战线从北至南异乎寻常的平静,晴朗的天空中只有几架孤单的侦察机出没,德国舰队在实施了猛烈炮击后撤出苏联空军活动范围,整个波罗的海区域迅速陷入了令人心悸的沉寂。
与前线的怪异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德国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柏林,各方势力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使出了浑身解数,但由于军事方面陆军占有绝对优势,整体局势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稳定。军事决策委员会主席、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元帅俨然以帝国总理府的新领袖自居,吃住在此不说,还将陆军总参谋部的人员和设备都调了来,精锐的陆军警卫部队也逐渐取代元首警卫旗队成为这里的守护者!
“诸位,如今我们的军事力量正处于上升期,而受到元首遇刺事件的影响,官兵们普遍对俄国人持仇恨态度,此时发动反击应该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可惜的是,通过这两天的一系列航拍照片,我们可以判断苏军已经在新的战线上构筑了大量的防御性攻势,尤其是在比亚韦斯托克、卢布林和基希讷乌这三个要塞化的据点周围,苏军囤积了大量可随时进行机动作战的装甲力量,其中不乏新近投入前线的KV系列重型坦克!”哈尔德就着作战地图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言下之意就是否决了一些将领关于主动进攻的建议。就理论而言,由三军掌权将领所组成的军事决策委员会比三军统帅一人决断更为稳妥,但在实战特别是进攻作战中是否会出现意外情况,人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紧接着,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荣誉高度的勃劳希奇沉稳大度地说:“下面……请海军总参谋长海耶将军介绍一下海上作战的情况!”
早在德皇时期的军事会议上,规模仅次于陆军的海军代表就是先于航空部队发言的,这一传统直到赫尔曼.戈林与德国空军的强势崛起才被打破。戈林的傲慢无礼固然令人厌恶,但是他和元首的特殊关系又让海军将领们不得不忍气吞声,而勃劳希奇特意做出的调整,无疑提高了海军在整个军事决策委员会中的地位——在席位和决策票方面,海军与空军同为两票。
“诸位尊敬的委员,陆军总参谋长阁下!”现年四十六岁的赫尔姆特.海耶起身之后,首先彬彬有礼地向在座将领们致礼,两名穿着海军制服的参谋官迅速更换了摆在会议桌东侧的大幅地图,视角从陆地转向了波罗的海及沿岸地区。
“这是三天前我们炮击的苏军港口和海防要塞,根据侦察机的观察,炮弹摧毁了预定目标中的相当一部分,并迫使苏军加强了这个方向的近海防御,包括增加岸炮、航空兵力以及部署潜艇、水雷。战斗中,除了炮管的磨损之外,我们没有任何的损失,但下一阶段我们的大型水面舰艇就得尽量远离这些区域了——保护东普鲁士的海上航运线将是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
“用俾斯麦级战列舰和齐柏林级航空母舰来守护一条不足两百公里长的航线实在是过于奢侈了,为什么不让它们回到大西洋去呢?”刚从前线返回柏林的冯.勒布元帅善意地建议道。
海耶立即积极地回应说:“诚如勒布元帅所言,苏军在波罗的海的海上力量微不足道,而我们原本的计划是让六艘主力舰分批返回基尔进行检修,然后穿过英吉利海峡进入大西洋,在那里,它们可以寻觅到一些受到美国支持的英国袭击舰。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我们总共在大西洋海域损失了27条商船,其中有20条是被英国水面舰艇击沉的!这一重要调动需要得到军事决策委员会的批准!”
勃劳希奇看了看隔着一个座位的雷德尔,“我觉得这个建议是可行的!海耶将军,尽快提交具体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