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人浮于事(2 / 2)
总的来说皇帝在翰林体系的官职上折腾太多。
皇帝此举还是被很多人看出端倪阁臣的位置说是为朱浩而留还不如说是给杨一清准备的。
朱浩连翰林学士都不想当难道会想入阁?难道他不知道自己资历不足进了内阁也没人听他的?
“黄老您看这事有何风向?您且说来听听。”
散朝后黄瓒身边围拢不少人。
现在黄瓒在朝中可说是个意见领袖主要是议礼派现在只剩下个黄瓒别人要么死了要么被发配去西北当什么陕西布政使再或者像朱浩这样压根儿就不管事。
议礼派不是黄瓒当家也得是他当家。
黄瓒道:“陛下此举在于拨乱反正内阁处置政务要更加严谨才是。”
黄瓒的意思是皇帝看似针对的是内阁其实锋芒直指石珤和贾咏二人。
这两个基本上要退下来一人为杨一清入阁让路。
杨一清乃议礼派进入内阁后会空出吏部尚书之职很有可能就是他黄瓒接任黄瓒对杨一清入阁可说费尽心机他现在阁老当过了户部尚书也当过了知道做首辅没希望就指望当个吏部尚书风风光光致仕还乡这辈子官途就算是走到底了。
众人说话间杨一清那边也聚拢不少人。
费宏他们并不与这些人走一路径直回到文渊阁。
进到值房后刘春笑道:“看来杨部堂和黄部堂很受欢迎啊现在他们身边已经收拢一批人。”
刘春的话纯粹就是调侃杨一清和黄瓒结党。
现在刘春在内阁中的定位有点弘治朝谢迁的意味插科打诨风趣幽默他就是内阁中新旧派系和谐共处的润滑剂他怎么说也是翰林学士出身论资历比之石珤和贾咏都要略胜一筹跟费宏相比也不逊色。
不管他在大礼议上倾向如何他在内阁中起到的作用旁人是取代不了的。
石珤道:“难道朝中都是这般趋炎附势之辈吗?”
言语间石珤很看不起杨一清和黄瓒的作为。
虽然杨一清是四朝元老但问题是杨一清跟杨廷和不对付杨一清同党中还有王琼、陆完、王宪等前朝政敌等于这条绳上的蚂蚱已被人串到了一起以杨一清马首是瞻势力开始蓬勃壮大根本就不可能与护理派文臣走到一起自然无法把杨一清简单地归类为正派。
费宏道:“人都是趋利避害那些急于攀附的朝官只是在寻求靠山以确保自己不被时代的潮流所吞没。”
“这……”
刘春有点听不懂了。
看样子你费宏对杨一清意见也很大。
随即他便想到其实最担心杨一清入阁的就是费宏。
费宏论资历在如今内阁四人中有一定优势但要是把杨一清加进来只怕四个人合在一起都不及杨一清的声望毕竟人家可是做过三边总督、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和入阁当过武英殿大学士的朝中桃李满天下。
如果杨一清在内阁表现一骑绝尘相信要不了多久皇帝就会把内阁前面四位一个个撸下去最后由杨一清来当首辅。
等石珤和贾咏去做事了刘春才凑到费宏身边笑着说道:“我不是说别的或是给你不好的提议你现在觉得……若是敬道能入阁会不会结果更好一些?”
“嗯!?”
费宏皱眉。
虽然费宏也很防备朱浩入阁但相比于杨一清朱浩是否入阁真没那么重要。
因为朱浩不是那种很强势并带给人巨大压力的存在在朝中声望也没那么高就算深得皇帝信任费宏自问也不会在跟朱浩的相斗中落于下风。
但要是朱浩和杨一清一起入阁的话那可就有讲究了。
现在内阁四人均不是杨一清对手杨一清最怕的只能是朱浩……
朱浩不是靠声望起家所倚仗无非是皇帝绝对的信任。
而这……
恰恰是杨一清不具备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杨一清入朝后不针对别人专门盯着朱浩穷追勐打所上奏疏都是在论皇帝擅自任用朱浩的功过是非好像不把朱浩弄下去不能体现出他在朝中的价值一般。
现在问题也就随之显现因为杨一清强势跟朱浩对线皇帝一看这样下去可不行直接把杨一清调到内阁来。
如果内阁还是现在四人只怕一点点会被杨一清通过能力和声望给比下去。
唯一有机会跟杨一清叫板的仍旧只有朱浩。
但现在朱浩只在翰林学士的位置上不管事……
“有办法吗?”
费宏也不废话。
他听出来了刘春所献计策乃锦囊妙计。
想要化解杨一清入阁的影响只有把朱浩也吸收进来……但问题是内阁人员架构也太臃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