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能自己跑的火箭炮(2 / 2)
发射后火箭弹的包装箱可以丢弃或回收,不用考虑敌人的反制。这种发射方式显示了德军在武器模块化方面的领先,缺点就是架设时间比较慢。战争后期,苏联的M-30系列火箭弹也可以按这种方式发射。德国人把40式火箭炮发射箱按发射角度布置在SdKfz251/1半履带装甲车,配上点火器,构成大口径自行火箭炮,配属给装甲师的工兵连,负责进攻时清理前方敌人的堡垒。由于火力强大,被溅称为“陆上斯图卡”“低吼母牛”。该炮机动性强,配备的弹药采用模块化方式。能适应多样化的作战方式。
武装党卫军曾研制过一种80毫米多管自行火箭炮,但鲜为人知。该炮有个非常有趣的绰号——“希姆莱管风琴”,这是由于其设计直接参考了苏军有“斯大林管风琴”之称的BM-13火箭炮。该炮以法国制造的索玛303半履带装甲车为底盘,在车尾部安装有24根长2米的发射导轨,分两排呈上下排列,可一次齐射48枚80毫米高爆火箭弹。火箭弹采用尾翼稳定,长705毫米,重6.6千克,战斗部装药0.68千克,最大射程6千米。
由于其在最大射程时的弹着偏差纵向小于265米、横向小于162米。再加上装药较少,杀伤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党卫军截至1943年7月只生产了13门、15000发火箭弹,其中12门试装备于党卫军第521营。由于没有正式列装,这种80毫米火箭炮在藏军的正式文件中没有提及。
听了肖卫国的计划。卡尔惊讶地道:“使用15吨级轻型坦克底盘?这倒是一个很新鲜的想法。这样一来,火箭炮就可以自己到处跑了。只是德国人也在搞火箭炮,苏联人也在搞火箭炮,却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这样的自行火箭炮?”
肖卫国呵呵笑道:“我们的自行火箭炮肯定是首创。德国在火箭研究上,最初目的是绕过《凡尔塞条约》,研究出能够代替大口径火炮的投掷武器。用于攻击进行壕沟堡垒防守的敌军,以及发射化学弹药、燃烧弹等。希特勒上台后,进行扩军战备,火箭炮发射速度快、火力猛、突袭性好。对面目标、集群目标饱和射击效果好,可以用杀伤爆破火箭弹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可以配用特种火箭弹进行布雷、照明和施放烟幕。当然,我们搞130毫米口径的火箭炮,是一种中等口径的,用途最为广泛。以后我们还可以搞大口径的重火箭炮,比如说210毫米的,这样的火箭炮射程可以达到40千米以上,甚至做到300毫米,射程还能达到50千米以上,这样火箭炮的射程就大大超过了身管炮。”
卡尔惊喜地道:“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如果咱们能够研制出这一系列的火箭炮,那不是又要在炮兵武器领域占据绝对领导地位吗?太好了。”
肖卫国点了点头道:“的确如此,自行火箭炮的优点很多。特别是履带式自行火箭炮,它由多管火箭炮发射器与轻型坦克底盘相结合而成,还具有一定的装甲防护能力。不但行程大,而且还能在车内装弹数十枚。火箭炮最大射程在超过10公里,而且还可以发射多种弹药,比如说爆破杀伤火箭弹、钢珠爆破杀伤火箭弹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