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严师出高徒(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士子风流 !
蒋冕的辞呈终于递了上去,显然老人家的脸皮还不够厚,当然,门生故吏的反水,确实打掉了他最后一点信心,此时若是再不急流勇退,再拖延下去,情况只会更坏。
心灰意冷的蒋冕,显然已经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而辞呈进入宫里之后,既没有批准,也没有驳回,而是留中不发。
这就有点意思了。一般内阁大臣的辞呈要嘛批准,要嘛驳回,若是该学士铁了心,则再上一封上去,宫里依旧驳回,如此反复,直到宫里的耐心磨平了,自然会批准。
可是留中不发意味就更加深长了,分明是宫里已经有了主张,还在权衡什么。
这种引而不发的势态,却也算是一种威慑,至少告诉某些人,宫里已经不再是手忙脚乱,已经开始站稳脚跟,再不是被人牵着牛鼻子走了。
自然,除了抨击蒋冕,殿试自然也是引人关注的事,殿试的时间也已经放了出来,定在四月十九,屈指一算,似乎时候已经不多了。
新晋的贡士们,已经开始埋头苦读,毕竟贡生是贡生,虽然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可是未来的前途如何,却都托付在这一次殿试上,假如有幸能中个一甲,将来少不了封侯拜相,可若是三甲,混了个赐同进士出身,那么这一辈子,前程也是有限的很。
人毕竟是得陇望蜀的,会试的时候只想着混个官身,会试之后,不免要眼热于前途。
殿试的试题主要是策论,策论和八股不同,其实说白了,就是政论题,这种题目往往对眼界和思维的要求很高,对于你的文采反倒没有太多的要求了。
因此,八股水平再高明的人,未必能写好策论,这也就是考生们纠结的原因,这就好像后世的小学、中学都只考语文才能进学,结果到了大学考试时,却坑爹的只考化学,心里骂娘的人,怕是大有人在。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最紧要的还是做官,至少也要中个乡试和会试,如此才能混个举人或官身,所以许多人大部分的精力,其实都放在八股上,毕竟殿试太过遥远,人的精力也是有限,乡试、会试都没有中,却想着将来殿试如何如何,这种人绝对是疯子。
如此一来,几乎对所有的考生来说,策论都是他们的弱项,免不了要恶补一番。
徐谦如今也在恶补,他每日呆在家里,而桂稚儿则负责做考官,给徐谦出题,其实策论的考题并不多,无非就是若遇水灾,应当如何?又或者是鞑靼、瓦刺袭扰频频,当如何。再或者是天下冗员多矣,如何肃清为宜。
桂稚儿每日清早起来,便给徐谦出题,让徐谦按着策论的格式下笔,待写完之后,再进行检阅,她家里毕竟出过两个进士,如今一个贵为学士,一个曾任提学,书香门第,对于殿试多有了解,因此免不了告诫徐谦一些知识。
殿试虽然是殿试,可是殿试一共有两关,其中第一关,就是要应付八个读卷官,这八个读卷官由翰林、通政司、礼部、都察院等衙门抽取,也就是说,若是连第一关都过不了,皇帝是不可能看到你的策论的,而你自然而然,也就被打下来,运气好能混个二甲,运气不好,则只能在三甲中转悠。
当然,徐谦因为会试,考得好,所以就算被打下来,沦为三甲的可能也并不大,毕竟会试的主考是杨廷和,杨廷和为主考的好处就在于,大家多少都得给杨廷和一点面子,人家圈定的会元若是在殿试中混的太差,岂不是说你杨廷和徇私舞弊?
桂稚儿则是教导徐谦一些策论的诀窍,这些诀窍,自然都是从桂湘那里听来的,桂稚儿道:“相公的策论往往剑走偏锋,偏离大道,就如昨日做的题,如何御瓦刺侵扰,相公答题说,应常设游击,更新火器,设游击将军三十人,轮替侵扰瓦刺,以游骑对游骑,以动制动。这个措施是否有效暂且不去说,可是这样的答案送给了读卷官,是必定要打下来的,读卷官都是鸿儒博士,要对他们的胃口,才能过关。若是贱妾来答,必定这样答题,应加强边镇警戒,与此同时,更应教化百姓,使军民一心,同仇敌忾,若遇有敌袭,则官兵不畏死,瓦刺必退。这里头,如何御敌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教化,唯有这样,读卷官才会满意,至于修兵甲之类,只是旁枝末节,一笔带过去也就是了,说的多了,则令人生厌。相公可要谨记了,切莫出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