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我胤禛接下这桩挑战(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草清 !
【前一章该是425章,烧昏头了。】
胤禛忙得很充实,可越忙却越失落。
康熙将他和胤祥放出来,丢到户部,他是鼓足了心气要把事办好,不止为争取圣眷,还因为他心中正沉着深深的恐惧。
皇阿玛安好,预料中的混乱只是昙花一现,快得不等他派去广东的马尔泰。皇阿玛回到京城后,就撞上又一桩立储风波。胤禛不清楚皇阿玛会处置,依着他的看法,这次即便不立储,也该表明一些迹象,让大清人心能真正安下去。要,这八月的大半月里,大清几乎已经散架了。哪怕是一个再寻常的帝王,都该消解这般风险,对储位有所交代,更何况皇阿玛是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败得那么惨,还配称千古一帝么?
这个杂念冒出泡,马上被胤禛掐灭了。
他很恐惧,是因为没指望了。不管是皇阿玛没清醒前,京城那一番动荡,还是皇阿玛清醒后,马上就召十四回京,两面都没他的事。动荡时臣子们都看向老八,局势落定,皇阿玛却在看十四,在臣子,在皇阿玛心中,就如现在干着的差事一样,就不在喧嚣舞台上,而是敲锣打鼓的乐班子里,不但琐碎,而且专门得罪人。
胤禛恐惧的还是,在那动荡之时,他也斗胆放出了的试探。算算日子,马尔泰如果来回都不停歇的话,这几日就该要了。他还拿不定主意,是干脆将马尔泰灭了口,让此事了无痕迹,还是再朝着这条路向深处走走,看到底能走到地方。
“皇阿玛,该是会定下十四的了吧……”
胤禛的判断不止来自于康熙,还来自于的门人,此前他刻意笼络,甚至还尽力耕耘年氏,可年羹尧依旧义无反顾地攀上了胤祯,年羹尧……
想到这个名字,胤禛咬牙捏拳,愤怒如狂潮在心底冲撞着,身边隆科多正一脸哀戚地说到的二落在南蛮李贼手里,胤祥报以同情的哀叹,他也压住了心绪,拍着隆科多的肩膀,许下了尽力帮上一把的承诺。
“除了十三,谁又来伸手帮我一把呢。”
胤禛这般自怜着。
“真如李相所言,这将是一场大风浪,莫非我等就袖手坐看,不伸手拉起几个?”
“没有人在岸上,衡臣,只是皇上暂时栓住了你我,不管是你还是我,一旦伸手,必将没顶。”
京城某处朴素宅院里,张廷玉一脸急切,斜躺在塌上的李光地如枯灯一般,似乎已快燃烧尽最后一丝生命,眼神涣散地回应道。
张廷玉还是不甘可储位空悬,国体不固,臣僚执正上书,却要受此劫难,这于理不合……”
李光地嗤笑理?哪家的理?”
见张廷玉怔忪,李光地喟然道衡臣,莫非你当今日之天下,乃汉唐宋明之一色天下?”
张廷玉变色,片刻后恭恭敬敬长揖到底望榕村教我……”
李光地满意地点点头,待张廷玉再坐定后,开口之语,又让他坐不住了。
“皇上乃满,臣民乃汉,满在上,汉在下,这就是大清国体,如此国体,岂能以旧理相待?”
见张廷玉呼吸急促,却还能听得下去,李光地也不再打机锋,喘着气,断断续续道出一番话。
“我朝开国以来,可有相权?无,内阁为实?虚,大清帝王之权,三千年来,怕只得始皇帝能及。靠着百万满蒙,驱策泱泱华夏,帝王传续,自有一番章程。”
“皇上两废太子,何故?非太子不贤,非太子遭忌,实乃太子分君权耳大清帝王居一,提领万务,储君居于何位?”
“那等腐儒,再三再四,以储位试君心,欲将满人之君当汉人之君,谬矣”
张廷玉抽着凉气,这位理学大师,朝廷重臣在他心目中的形象瞬间颠覆。
李光地继续道满汉之分怎可去?去不得的,剃发易服,虽三百年,终也淹不住三千年华夏之风。我汉人,终究是汉人,彼满人,终究是满人。道统出于我汉人,立于华夏,衡臣啊,你真心,我大清之君,就如汉唐宋明之君?”
张廷玉战战兢兢,不敢出声,李光地兴许是觉得死期将至,才敢在面前袒露心扉。不想这个理学大师,康熙心腹老臣,开口就是华夷之辩,满汉之分。
李光地呵呵轻笑,像是在嘲笑张廷玉的反应道统重于君,虽剃发易服,留得道统之脉,也是权变。孔子曰仁,仁有大小,从大到小,有存道统、存天下、存社稷,存君国,再存万人、千人、百人、老弱,只要有得存,就有大仁小仁之分,舍小仁而得大仁,这是比舍身留气节更难得之事。”
他出了口长气,悠悠像是在忆往世,“黄梨州、顾亭林、王船山,他们即是看透了这一层,南明覆灭后,再未掀动人心,而是与大清相洽,图的就是一个大仁。这大清,终究能存下道统,若干世后,道统或许会复,或许会变样,但终究根基不变。但现在,我理儒于君,就得循君臣大义,存住道统,守住大仁。华夷、满汉,那是小仁,自存心间即可。”
再看向张廷玉,李光地继续发散因此这大清,虽是满人之国,若是我辈汉人不争而弃,道统也将玉石皆焚。若是我辈去争,那么这大清,也将是我汉人之国。今上即是心怀如此宏愿,才开得盛世伟业,三千年莫有能及之世……”
“惜乎,今上圣明,却遇南蛮大敌。那南蛮,抑儒兴百家,道统倾覆。仁有大小,敌有生死,南蛮,即是华夏道统不可戴天之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