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粮草(2 / 2)
如此一来,整个华城上下所有百姓、士子都是躁动不安,请求刘泰公布敌军来犯的真实兵数。
而与之相反的是,豪侠们仿佛浑然忘记了天下第一大会,一个个堆在神侯府外,希望随军出征,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此次大会聚集了天下所有人的目光,只要有一定能力的学子和豪侠们,都纷纷赶来华城,此刻华城内聚集的学子不下四十多万,而豪侠数量更为恐怖,据初步统计,最少在五十万以上。
如此大量人口涌入,而且其中还有不安份的豪侠壮士,华城的治安情况可想而知,虽然对这些豪侠们围府之举有点恼火,但豪侠们的拳拳报国之心还是可嘉的,本来刘泰中军数量就不足,为了满足豪侠们的报国之心和军队规模,刘泰破例从围府的人群中挑选出五万身手不错的豪侠,组建豪侠军,打入刘泰中军,以备不时只需。
当然,刘泰也没把希望放在豪侠身上,毕竟豪侠不是正规军,没有正规军的军纪,到了战场上也只能做做偷袭下毒等一些小动作,如果让豪侠们和鲜卑铁骑正面交战,刘泰肯定,杀敌不到一万,就会被鲜卑铁骑全歼。
刘泰组建豪侠军之事,不但没有平息华城百姓焦躁不安的心绪,反倒更让百姓纠紧了心,因为从此可以看出,五部联军的数量绝对不少,虽然没有四五百万那么夸张,但一两百万或许还真有,否则的话,以北疆七八十万的正规军数量,何必要征集豪侠入军?
豪侠的个人战斗力强悍,类似陷阵营,但却没陷阵营有纪律、有规范的训练,到了战场上根本无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不但刘泰等人能看出,很多有学识的学子也能看的出,刘泰此举不但让百姓惶恐不安,使得学子们的心态也是紧张不已。
甚至就在豪侠军组建当天,不少学子就离开华城,准备回转中原,不过可惜的是,学子们迟了一步,在天下第一大会召开的当天,刘泰已经对南下中原的各地郡府下令,不准任何人离开北疆,只准进不准出,凡是闯关无视法令者,杀无赦
而同时的,一封加紧奏报也在华城送出,目标自然是洛阳朝廷,内容是什么?刘泰很龌龊,为了筹集军粮,刘泰把想法打到了灵帝的身上,只要有灵帝的诏书在手,即使那些门阀士族不卖都不行,而且不能开高价
虽然钟繇和糜竺手里有四百万斤黄金,但也不一定用的出去是不?粮食可不是沙土,你想买就会有,这可是那些门阀士族一年一年堆积下来的,在汉末这个时代,什么最重要?粮食最重要,只有有了粮食,即使发生再大的灾祸也能缓过来,一向把粮食看的很重的门阀士族,有时候刘泰即使开出再高的价格,也不一定买的到粮食。
比如正史之中,以节俭为名的鲁肃,早年周瑜兵败来借粮时,鲁肃家中有整整两大屯米粮,一屯为三千斛,一斛有十斗,一斗有十升,一升为一公斤(设为一千克,因两个是不同单位,换算比较麻烦,不过也有人说是五百克),等于说一屯就有三十万公斤的米粮,两屯就有六十万公斤的米粮。
平均每天每人不吃菜,只吃米的话,大约要一市斤米粮左右,而军中将士要保持全盛的体力,大约要进食二市斤米粮,如此一来,六十万公斤米粮就可以供应六十万人一天的粮草。
(古代没那么多菜肴,有些人说北方吃小麦,南方吃米饭,据度娘查找的是,鲁肃给周瑜的是米,而不是小麦什么的,有些人会说汉代还没有水稻,但是据文献记载,汉代我国南方地区普遍植稻,北方地区,河西走廊以东、河套以南、燕山以北也都种植水稻,也就是说,稻田遍及除东北三省、甘、青、新疆、西藏以外的所有地区,有些人提议说去台湾找水稻是不准确,特此声明一下,别嫌麻烦,谢谢了)
而这还只是鲁肃家中的屯粮,鲁肃当时只算是小门阀,可见其他大门阀家中存粮有多么恐怖,更别说糜家这个天下第一粮食大户了。
既然如此,就有人会问了,糜家身为天下第一米粮大户,家中存量肯定是非常恐怖,糜家既然都愿意把粮草都献出来了,起码有几百屯粮草吧?足够军粮支出了吧?
其实这是不现实的,大家可以想想,此次刘泰动用的军队数量加上豪侠军在内高达九十七万,每天要消耗的军粮是九十七万公斤,大概三屯米粮,而这还只是一天的消耗粮。
五族联军组成这么大的规模不可能就是来北疆打一下秋风吧?在刘泰看来,就算在最短时间内决战,也要三个月左右,而且还要做一些善后的工作,这就是说三屯米粮最少要乘以九十天...
二百七十屯粮草天文数字,换算成公斤的话,就是八千一百万公斤的粮食,整整八万一千吨粮食,若以五铢钱换算的话,一石粮草现在的价格等于十万钱(东汉末年灾乱频繁,献帝时期一石粮食价格高达五十万钱),而一百公斤等于一石(应该是一百二十斤,不过古代的重量有点偏轻),八千一百万公斤等于八万一千石,等于八十一亿钱而这还只是三个月消耗的粮草费用,再加上士卒的军饷,铠甲兵器折损,马匹牛羊所消耗的粮草呢?无法计算....天文数字
如此来看,汉代在凉州战场上,无数次与羌族对战,动辄数亿、数十亿钱也可以理解了,难怪有人说,东汉之所以会灭亡,最大的原因就是西羌战场耗费的巨额军费所导致的。
(这一章查阅的资粮真的很多,看到自己用计算器算出的数个巨额天文数字,自己都心惊不已,北疆的财政,看来前断时日多次写到即将崩溃也是没有错的,因为军费实在是太夸张了)A